宋代至明代多年间,建阳始终保持全国雕版印刷中心的地位。建本作为一个畅销的出版业品牌,在中华文化传播史和文化发展史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那么,你知道风靡古代的“建本”
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吗?
小档马上带你一探究竟
▲“建本”古书
大胆创新,质量上乘
建阳古书坊
南宋时期所出版的四部要籍主要以大部头书籍为主,这类书籍纸墨精良、印制精美、字大如钱,但价格不菲,受众面不广。对于分散在城乡的众多读者来说,内容充实、使用便利、价格低廉的读本才是他们所需要的。
▲“建本”古书
建阳书坊针对这些大众群体,大胆创新,出版了节抄本、合刻本、汇注本、插图本等图书新品种,增加了读者阅读趣味性。
“建本”图书的一大特点是书中加刻插图,这使其达到了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效果。同时,“建本”刻字书体介于颜柳之间,笔画横轻竖重,严谨有度,结构方正,与宋体字相近,这些质量上乘的“建本”图书深受读者欢迎,从而走俏四方。
▲“建本”古书
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有诗云:“麻沙枣木新雕文,传刻疏瘦不失真;纸如雪茧出玉盘,字如秋雁点秋云。”这几句诗,可算世人对“建本”图书的完美评价。
贴近读者,包罗万象
建阳古书坊
对建阳书坊而言,践行图书贴近读者正是其取得成功并且持续数百年屹立不倒的一个重要原因。建阳书坊大量出版了各种层次、形式的图书,以满足民间的用书需要。
▲《钜宋广韵五卷》
其中,麻沙、崇化书坊便刊印了许多平民百姓喜欢的通俗书籍。居家生活用书有《天下难字》《居家必用》《百家巧联》《小儿方诀》《妇人良方》等,通俗科技读物有《农桑提要》《田家历》《马经》《牛经》《鲁班经》等。军事书籍有《武经七书》《孙子兵法》等。还刻有科场考试类书、唐诗宋词注释、评话小说、日用尺牍等俗文杂书,可谓包罗万象。
▲宋余仁仲刻本《春秋公羊经传解诂》
从数量上来说,“建本”的小说杂书就多达千种,居当时的全国出版业之首。也正因为刊刻如此大量的图书,使我国许多古代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保存。
时代在前进,科学在进步。古老的雕版印刷早已被活字印刷所取代,如今又被电脑激光照排、胶版印刷所取代。然而,没有历史就没有今天,古老的雕版印刷技术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也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所在。
书香致远,纸墨春秋
优雅暗香的中国版刻古书
将建阳古书坊的文化魅力
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印记
本文节选自福建省档案馆馆藏资料《千年走闽越》,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部分文字、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李广良
版面编辑:林文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