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建阳天气
建阳交通
建阳美食
建阳医院
建阳新闻
建阳房产

中纪委专题推荐中国传统中的家规,龙岩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和客户端上有一个专题,叫“中国传统中的家规”,带大家走近那些充满温情和智慧的传统家规。截止目前,这个专题介绍的家族中,龙岩有2个上榜!

到底是哪2个家族,被中纪委点赞了?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兴养立教善行可风

连城培田吴氏

培田古村坐落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全村皆为吴姓,建村已有多年历史,至今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有“福建民居第一村”等美誉。

培田古村“最美街角”

培田过去是福建清流、宁化等县通往汀州府的通衢,文人、官宦、商贾云集于此,一度繁华似锦。在家训族规的滋养下,吴氏家族士农工商并举,艰苦创业,积累财富。

乐善好施牌坊

培田历史上有过十八个书院、私塾和学堂,最为著名的是南山书院。清朝翰林院大学士纪晓岚参观培田书院群落后,大为惊叹,挥毫题下“渤水蜚英”的传世名匾。

培田吴氏家训族规包括《家训十六则》《家法十条》《族规十条》《公益社章程》等,涵盖敬宗睦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勤俭立业、修身齐家等内容。

吴氏家训摘选

(向下滑动查看全文)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矧乃祖宗,人所托始。沂流穷源,虽远尤迩。春露秋霜,庶其毖祀。

士为民首,读书最高。希贤希圣,作国俊髦。扬名显亲,恩宠恩褒。各宜努力,毋惮勤劳。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农工商贾,勉励乃事。酒食游戏,终亦自累。

制节谨度,满而不溢。慎乃俭德,家国理一。一念骄奢,遂生淫佚。转眼空虚,言之可栗。

家训如种子,随客家人行走天下生根发芽

龙岩客家人

永定客家人远渡重洋,侨居海外历史久远。明成化十四年()建县前,就有溪南里芦竹(今仙师乡芦下坝)卢姓人出国谋生。清雍正、乾隆年间,永定出国谋生人数逐渐增多。

年鸦片战争后,山多田少的永定人民,因生活贫困,出国谋生人数猛增,形成第一次出国高潮;清咸丰、同治年间,因经济萧条、连年灾荒,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东南亚各殖民地加紧掠夺,需要大量廉价劳工,永定客家人大批涌向马来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地区,形成第二次出国高潮;民国时期,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大量永定人为了生存,逃往东南亚各地,形成第三次出国高潮。

客家家训馆

客家人尊祖敬宗,就算迁徙到别处开基,也要带上家谱家训,不断延续完善,并在当地建立祠堂,让子子孙孙念祖追宗,不忘根本。

龙岩客家人家训摘选

(向下滑动查看全文)

先国家,敦孝友,重丧祭,肃闺门,守耕读,务勤俭,戒斗讼。

守信维何,忠实不欺,千金一诺,抵死不移。言忠和笃,诵法自圭。毋曰小信,大人弗为,讲信修睦,大同之基。即如里党,尤切提撕。

端正勤俭,是居身良法;仁恕正直,是居家良法;恭宽容忍,是居乡良法;廉洁奉公,是居官良法。

凡为子孙,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正妇顺。内外有别,老小有序。礼义廉耻,为人豪杰。士农工商,各守一业。

赫赫吾祖,训诫有方,诸裔子孙,细听端详。克勤克俭,学工农商。孝亲睦族,处家表坊。礼义廉耻,仕国忠良。人才辈出,国史流芳。

人非蚓,饮黄泉,谋衣食,也需钱,取有道,不伤廉;有执业,得自全,勤和俭,抵万千;非我有,勿垂涎,义与利,须衡权。

此外,福建还有其他8家入选,一起看看是哪8家?

一代忠贞垂史传

福州林则徐

林则徐纪念馆,位于毗邻三坊七巷的澳门路

林则徐(-),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是清代杰出政治家、思想家,民族英雄。他本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人生态度,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主持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并粉碎了英国侵略者的多次武装挑衅,表现了坚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林则徐一生以爱国主义对待国家,以重民思想对待人民,以改革精神对待社会,以廉洁自律对待自己,为后人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林则徐的传世家训,叫做十无益格言。当时林则徐面对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他综合社会上流传的格言,写下这篇传家之训。这篇家训不仅是林则徐个人的修身标准,更是教导子孙后代为人处世的经典范本。

林则徐传世家训:十无益格言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不孝父母,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不惜元气,服药无益;时运不通,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淫恶肆欲,阴骘无益。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

厦门苏颂

苏颂(-年),字子容,泉州同安(今属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人。庆历二年(年)中进士,一生从政五十六年,历经五朝,历任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官至宰相,身后追谥“正简”。

苏颂公园·塑像

苏颂好学,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药物学家。苏颂主要贡献在于科学技术方面,尤其是医药学和天文学方面。他领导制造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被誉为“钟表的鼻祖”,开启近代钟表擒纵器的先河。李约瑟称苏颂为“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苏颂的代表著作有《本草图经》、《新仪象法要》、《苏魏公文集》等。

苏颂故居

苏颂的才学和官德都得益于家庭的教育和培养,因此苏颂本人十分注重治家,他持家以孝、治事以公,奉行耕读为本、诗礼传家。为了教育子孙,撰写家训诗《感事述怀五言百韵以代家训》,告诫子孙“操守不坚纯,久必成缁磷”。后来,他的长孙苏象先又根据祖父苏颂的生平事迹及平日教诲之言编撰成一部专门的家训著作《魏公谭训》。

苏氏家训摘选

(向下滑动查看全文)

母夫人年愈八十,旨甘皆亲调。每旦期节序,召州之官吏士子母若祖母,与太夫人年相若者,具酒馔,与太夫人宴游终日,以娱亲心。太夫人有疾,衣不解带,药必亲尝。

祖父仰瞻星宿躔度,常于小子首背上提之,使知星命。谓子孙曰:“悬象昭然如此,汝不虔奉,乃欲求之杳冥乎?”

祖父平生节俭,尤爱惜楮墨,未尝妄费寸纸。每剪碎纸为签头,稍大者抄故事,令子孙辈写录。

鸡鸣为善,舜尧之徒。善之不足,德乃有余。根深则茂,途远而趋。汝之克念,其庶几乎!

乡里必和,睦人必善。非善不交,非义不取,不近声色,不溺货利,尊老敬贤,救死扶贫。讦诈勿为,盗偷必忌。不善者劝,不改者斥。

书法名世箴铭诫子

仙游蔡襄

蔡襄(-),字君谟,宋兴化军仙游县(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人,北宋名臣、著名书法家。宋仁宗天圣八年(年)进士,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北宋治平四年(年)逝世,赠吏部侍郎,后加赠少师。南宋乾道年间,追谥忠惠,故称“蔡忠惠”。

蔡襄纪念园,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锦岭山。

蔡襄晚年结合自己的修身心得和为官思想著有家训《论忠孝》,表达了他对“忠”与“孝”的认识。在家训中,蔡襄认为,忠孝乃人之天性,内在于人本身之中,“犹耳目心腹,有身则有之,非外物也”。

蔡氏家训摘选

(向下滑动查看全文)

迩代以旌赏劝其孝,爵禄劝其忠,则孝非天之性,忠非人之义矣。犹无耳目心腹,岂为人焉!乃亦若鹭白鸟玄,盖物之本然也。苟染而色之,何可长也?惟忠与孝待劝而行,讵至孝至忠乎?

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随其贫富,未有婚姻之家不为怨怒。原其由,盖婚礼之夕,广糜费;已而校奁橐,朝索其一,暮索其二。夫虐其妻,求之不已;若不满意,至有割男女之爱,辄相弃背。习俗日久,不以为怪。此生民之大弊,人行最恶者也。

今欲为福,孰若减刻剥之心,以宽贫民,去欺谩之行,以畏神理?为子孙之计,则亦久远;居乡党之间,则为良善,其义至明,不可不志。

昼有白日而不惜兮,安尔而醉。夜有明灯而不擿兮,安尔而寐。为心果无求于善学兮,曷若安尔之无累。

鸡鸣为善,舜尧之徒。善之不足,德乃有余。根深则茂,途远而趋。汝之克念,其庶几乎!

廉以传家世德作求

福安廉村

廉村位于福建省福安市溪潭镇,原名石矶津。唐神龙二年(公元年),薛令之“文破八闽之荒”,考中进士,官至左补阙兼太子侍讲。唐肃宗即位后,感念恩师薛令之廉洁刚直的高风亮节,赐其乡里名为“廉村”,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由皇帝敕封以“廉”字命名的村庄。

廉村三月油菜花开

后唐年间,有陈姓人与薛姓人联姻后迁入廉村。后来,薛令之后人迁出了廉村,一部分迁往邻近的高岑村,一部分迁往外地。之后每年,薛氏的后裔都会来到高岑村的薛氏宗祠寻根问祖。廉村的陈氏后人也深受薛令之的影响。

廉村文风朴茂,唐宋以来,廉村出了33名进士。特别是从北宋大观三年(年)至南宋宝佑六年(年)的年间,廉村共出进士17位,甚至涌现出“一门五进士,父子兄弟俱登高第”的盛况,一时传为佳话。

廉村陈氏族谱家规

廉村祖训族规

孝亲敬长之训,待人接物之训,尊师取友之训,敬宗睦族之训,敦勉勤俭之训,崇尚节义之训,诫革鸦片之训,早晚国课之训,疏离异端之训,严禁财博之训。

落落三百余文千古“治家之经”

武夷山朱熹

朱熹(年—年),字元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县)人,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后长期生活在福建省崇安县五夫村(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镇五夫村),是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理学集大成者,被尊称为朱子,因谥文,又世称朱文公。

紫阳楼,又名紫阳书堂,朱熹从15岁起在此定居,直到晚年迁居建阳,在此楼堂住了近50年。

《朱子家训》是朱熹晚年留给后世子孙的一篇著名家训。全文短短三百余字,讲述了个人在家庭和社会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精辟阐明了修身立德治家之道。家训以简朴的语言,勾勒出富含哲学思辨的道德伦理思想,是朱熹关于治家方面的一篇重要著作。通篇家训文句工整对仗,言辞清晰流畅,富有感召力和深厚的人生智慧。

朱熹雕像

朱熹家训摘选

(向下滑动查看全文)

慎勿谈人之短,切勿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

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

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斯文不可不敬。

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谄谀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但恐志趣卑凡,不能克己从善,则益者不期疏而日远,损者不期近而日亲。此须痛加检点而矫革之,不可荏苒渐习,自趋小人之域。

程门立雪千古美谈廉俭耕读砥砺后世

三明杨时

杨时(-),字中立,号龟山,南剑将乐(今属福建省三明市)人,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诗人。北宋熙宁九年(年)中进士第,历任汀州司户参军,浏阳、余杭、萧山知县,国子监祭酒,工部侍郎,龙图阁直学士等职。

将乐南口乡蛟湖村杨氏宗祠

杨时求知若渴、尊师重道。元丰四年(年),杨时前往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勤学好问,学习成绩优异,与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大弟子”。学成辞归之日,程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程颢去世后,又师从程颐,虽年过不惑仍诚恳求教,非常尊敬老师,留下了“程门立雪”的千古佳话。

杨氏族谱

宋政和五年(年),杨时亲自编修将乐杨氏第一部《弘农杨氏族谱》,制定杨时家训十条。言简意赅,发人深省。此后各朝代杨时后裔谨遵祖训、恪守家规,以传承祖德为核心的家风也愈见浓厚,家风文化的内涵大大丰富。

杨氏家规家训摘选

(向下滑动查看全文)

此日不再得,颓波注扶桑。跹跹黄小群,毛发忽已苍。愿言媚学子,共惜此日光。术业贵及时,勉之在青阳。行已慎所之,戒哉畏迷方。

富贵如浮云,苟得非所臧。贫贱岂吾羞,逐物乃自戕。胼胝奏艰食,一瓢甘糟糠。所逢义适然,未殊行与藏。

守法奉公,全躯保身之要道。灭理犯义,亏体辱亲之污行。工、农、商、学、兵,各有本业,为官为民,社会之分工。偷抢嫖娼,为非作歹,法律之不容。

家传一首冰壶赋庭茁千寻玉树枝

安溪李光地

李光地(-),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福建泉州安溪人,清朝名臣、著名理学家。康熙九年(年)中进士,历任翰林编修、内阁学士、直隶巡抚、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为官近五十年。康熙评价他“谨慎清勤,始终一节,学问渊博。”

李光地故居——新衙大厝

李光地深知一个人的成长成才与家族教育密不可分,晚年更亲自拟定家训族规,包括《家训·谕儿》、《诫家后文》、《本族公约》等。

李光地故居内“夙志澄清”匾额

除了家训族规外,李光地还订立村规民约,包括《同里公约》《丁酉还朝临行公约》等,明确指出盗窃、奸淫、赌博、盗耕牛私宰和放火焚山,都是严重影响生产生活安定的大事,告诫乡人不能触犯,违者将送到官府按律严办。李光地以“公约”的形式遏制不良社会风气,不仅对族人是一种约束,对当地安定的社会秩序也是一种促进。

李光地家训族规摘选

凡书,目过口过,总不如手过。盖手动则心必随之。虽览诵二十遍,不如钞撮一次之功多也。

昔吾祖念次府君,起家艰难。遂辍学营生以养亲,溪谷林麓之间,颠沛万状。至状岁渐赢。然自五十以前,率百里徒步不肩舆。尝曰:非力不能乘,念亲苦也。伤以贫失学,课子孙为学敦甚。期望之殷,每形忧叹。

譬诸花木,不冲寒犯,则其根可护;譬诸炉炎,不当风扬之,则火可缩。收敛约束,和顺谦卑,此所以护其根而缩其焰。况乎唯桑与梓,古人必恭,巷路乡邻,孰非亲串?侮老犯上,谓之鸱鴞;贪利夺食,谓之虎狼。

吾等老成尚在,决不尔容,况乎不类子弟,每借吾形似以犯法理,尔不为吾顾名节,吾岂为尔爱性命?国宪有严,亦必不尔宽也。

赌博废业启争,乃盗贼之源,乡里此风尤盛。以后须严察严拿,送官按律究治。

叔侄名臣谦谨为官

漳浦蔡世远蔡新

蔡世远(-年),字闻之,号梁村,因世居福建漳浦梁山,学者称“梁山先生”。康熙四十八年(年)进士,乾隆帝师。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讲、少詹事、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等职。为人耿介敦厚,“严义利,守志节”。服丁忧期满,部胥以“超假”敲诈,他拒绝行贿,不惜翰林院一职,拂袖归田。漳、泉两地饥荒,他募集善款买米救济灾民,还恳请浙江巡抚放宽口禁,便于粮食运至两地,缓解灾情。他回乡后设族规,置大小宗祭田,资助孤寡老疾,乡人受化,二十余年无赌徒。其一生所得俸禄,多半资助贫苦之人,病逝时仅“竹匣有旧衣”。 

俯瞰漳浦县下布村

蔡新(-年),蔡世远之侄,字次明,号葛山,别号缉斋,乾隆元年(年)中进士,嘉庆帝师。历任工、礼、吏、刑、兵等五部尚书,拜文华殿大学士、上书房总师傅、《四库全书》馆总裁、太子太傅。虽官居高位,然笃操持,不矜张。他在职时,返乡从不摆“衣锦还乡”架势,仅乘坐一顶小轿子。家乡下布村与邻村溪南发生纠纷,族人希望他借助官府力量为本村撑腰,他却告诫说:“有万世溪南,无百年宰相。”他郑重宣告:“身居宰相,家属县令”,堂侄儿越轨犯科,他要求县吏依律惩办。

蔡新故居内景

蔡世远一生“严义利,守志节”。他写下《庚子秋帖示族中子弟》,教育子孙要“今日强毅立志,终身守此不移”等;写下《跋祖祠规条》,教育家人要“勿贪其非有”等。蔡世远家训,对其后人影响深远,侄子蔡新更是深受熏陶。

蔡新继承蔡世远家训,在“守志节”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要修身养性。他以孟子不动心为旨归,居高位而德望见于朋僚,贤声相孚于里族。他信守“笃操持,不矜张”,其日常教育族人的“有万世溪南,无百年宰相”“身居宰相,家属县令”等点滴教诲,被后人整理汇编成《蔡新家训》。

蔡氏故居

蔡氏家训摘选

愿诸子弟笃伦理之际,严义利之辨。现在居家处世何若,将来居官理民何若,醇此孝恭之念,守其廉洁之操。

愿诸为父兄者,各宏裕其量、洗濯其心,去其斤斤沾沾卑卑之念,常存此蔼然恻然惇然之心。

人有常业,必兴其家。忠厚居心,天必福之。勿以气凌人,勿贪其非有;勿为赌荡不法之事,勿为游手无常之人。

“有万世溪南,无百年宰相。”“身居宰相,家属县令。”

(来源:福建新闻联播)

相关链接

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开始征集啦!你想政府为你做什么?

福建省政府任免一批干部!

十届省委第二轮第二批巡视展开巡视这7个地方....

龙岩市正式启动年人才引进计划!各类引才政策抢先看!

赞赏

长按







































倍他米松磷酸钠
早期白癜风能治愈否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yangzx.com/jytq/19339.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