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建湖人
你对家乡的非遗项目知多少?
我县非遗概况据了解,目前我县共有14个非遗项目,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2个,市级3个,县级7个。
哇~原来大建湖有那么多非遗项目
小编得赶紧给大家科普一下,
给建湖人民增加自豪感的时候来啦~
01
建湖杂技
(国家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建湖杂技史称“十八团”杂技。县境内草埝口汉墓群出土的画像石刻中所表现的“百戏”画图,真实记载了“十八团”艺人表演的跳丸、倒立、翻筋头、走索、弄球、吞刀、吐火等,形象逼真、技艺精湛,成为我国杂技三大发祥地之一。日前,中国杂技家协会正式发文,命名我县为“中国杂技之乡”。
02
淮剧
(国家级传统戏剧)
淮剧,至今已有余年的历史。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与建湖人民结下不解之缘。淮剧,深受建湖人民的喜爱,他们爱看爱唱,不论城市的大街小巷,还是乡村的田间地头,你都能听到字正腔圆的正宗淮剧。全县拥有民间淮剧团20多个。
8年,我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淮剧)之乡”。年9月,我县被中国戏剧家协会评为“中国淮剧之乡”。
03
建湖花炮制作技艺(省级传统技艺)
花炮是建湖传统的特色产业,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据《建湖县志》记载,“卷纸为筒,实以硝磺,名曰爆竹,号曰春雷。往岁小除后,声响不绝,彼此竞爆,以鸣豪举者”,明末清初,有位叫李逸仙的手工业艺人,在县境湖垛镇南乡李家庄一带开创鞭炮业,被奉为建湖花炮的祖师。
04
九龙口传说
(省级民间文学)
九龙口位于我县九龙口镇西南部,景色秀丽,资源丰富,藏垒水禽野味,广植柴蒲菱藕,盛产鱼虾蟹鳖,故有“金滩银荡”之美誉。生活在九龙口沿荡地区的渔民,在长期的水上作业中,根据九龙口特殊的河道走向,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编织了美丽的九龙口传说。
祭奠忠烈公说:公元年,元军攻破厓山(今广东新会县南近海一个大岛南端),南宋左丞相陆秀夫负帝投海殉国。陆秀夫的死讯传至故乡长建里(今建湖县建阳镇),百姓们悲痛不已,深深怀念陆公精忠报国之壮举,决定办一场隆重的祭奠仪式。在选择何处祭奠时,百姓犯难了,到厓山祭奠吧,路途遥远,在长建里(今建湖县建阳镇)祭奠吧,又缺少丞相蹈海时的水环境。最后,百姓们决定找一处水荡地区祭奠,于是,就在八八六十四个荡滩里找开了,一直找到沙家庄西头的九河口,就是今天建湖县九龙口镇小沙庄,这里有九条河像游龙一样通向四面九方,百姓们觉得在此祭奠陆丞相比较合适。如何祭奠呢?故乡百姓挑选了七七四十九条大船,请来西阳村(今建湖县建阳镇泰山寺)和收成罗汉院(今建湖县双湖公园罗汉院前身)七七四十九名和尚,在沙家庄龙珠岛上做了七七四十九天道场,隆重祭奠陆丞相。龙珠岛(九河交汇处中心小岛)边,有座迎龙庙,祭奠幼主赵昺(bǐng)的仪式就在那里同时进行。
龙蟒搏斗说:在上古时期,当地有一条黑蟒兴风作浪,荼毒生灵,令周围百姓们叫苦不迭。东海龙王闻讯后,遂派了他的九个儿子来降服黑蟒,龙子抱着为民除害的信念,与黑蟒展开了殊死搏斗,最后青龙与黑蟒同归于尽。现在的九条河据说就是九条青龙与黑蟒搏斗时留下的痕沟,在九条河道汇集的地方冒出了一个大土墩,当地人们为了感谢青龙的除害之恩,称这里为龙珠岛,并修了一座龙王庙,香火极盛,可惜毁于战火。
魏征泾河斩老龙说:古射阳河上游有一条泾河。往古,泾河南地势高,常年干旱,泾河北地势洼,涝灾不断。传说中,魏征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于是老龙就化为人身去见他,被魏征看破了身份,并告诉他,玉帝回来圣旨让他下多少多少雨。老龙想让魏征算错没面子,所以故意下错时间和降雨量,于是被玉帝降罪将龙王斩首。老龙被斩首后,玉帝又重派九条小青龙前来泾河北镇守射阳湖,这条龙化作九条清水河,从不同方位蜿蜒而来,日日夜夜守望着这片湿地,行风布雨,造福一方。九龙口就是九条小青龙交汇于此而得名。
九龙戏珠说:话说后羿射日,后羿剑无虚发,九声沉闷的巨响,九个火球落在古东夷肥沃的土地上,燃起了熊熊大火,四周一片焦黑。正当人们奔走呼号之际,九条巨龙从天而降,吐出九股神水,将那九个火球湮灭。原来东海龙王的九个儿子,早就不满意那十个太阳的恶行,暗下决心,帮助无辜的老百姓。他们从龙宫中一跃而起,汲来海水,浇灭了九个太阳的炎精。为了防止死灰复燃,他们化身九条河流,永远镇住作恶的九个太阳,形成“九龙戏珠”的格局。
05
朦胧塔传说
(市级民间文学)
朦胧塔传说是以境内古塔—朦胧塔的来历衍化而成的民间传说。
朦胧塔传说之一:砻糠搓绳拉宝塔。说宝塔是个叫张邋遢的神仙从江南拉来的,用砻糠搓的绳,要九头牛拉,张邋遢只牵到七头,就逮了两头蜗牛,趁夜拉到此地蹾好,黎明一看,塔歪着,他跟做豆腐的借了块豆腐一垫,天黑做豆腐的想起来要钱,看到豆腐已成了汉白玉石板。
朦胧塔传说之二:蜘蛛神救真龙。讲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作战落败,途中见一枯井,藏入井中,追兵看到井口结着完整的蛛网,就离开了。按佛教的说法,这是躲过了一劫。李世民登基后,为谢天恩,派尉迟恭在井上建塔,皇帝为龙,蛛网蒙龙,所以塔名蒙龙,误传误写为朦胧。
06
九狮图
(市级传统舞蹈)
《九狮图》是流行于我县建阳镇、近湖镇、高作镇一带的民间舞蹈。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或重大庆祝活动,建阳一带都要举办灯会,其中,《九狮图》是灯会的重要项目之一。
07
恒济龙舞
(市级传统舞蹈)
恒济龙舞起于清乾隆年间()建河村的谢氏族人,已有近三百多年的历史。恒济龙舞集娱乐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现了和谐、团结、奋进的文化内涵;同时,有较高的审美艺术价值,呈现出壮观美、造型美、服饰美。
08
冈西剪纸
(县级、传统美术)
冈西剪纸,流传于万顷时期的冈西祁姓家族。解放前,上冈南庄一带陈大桥、陈二桥跟随祁姓学剪纸。改革开放后,冈西小学将其作为学生特色教育内容,在全镇范围内传承。
解放前,民间艺人祁正公等人因生活无定所,以剪纸营生,其内容为适应当时上层社会需求,以剪窗花、枕花、鞋花为主。解放后,发展为剪各式图案,祁以勤将其技艺传授给陶学齐等人,代表性作品主要有窗花、枕花、鞋花、十二生肖图案,现主要在冈西小学传授。
09
建湖面塑
(县级、传统美术)
面塑是建湖民间传统特色产业,起源于我国北方,距今至少已有一千三百四十多年了。面塑经营方式同由流动型转变为店铺超市营销型;面塑成品销售与面塑技法传授双轨发展。随着传统工艺注入现代科技含量、健康环保含量,传统原材料与现代橡皮泥等新型材料相得益彩,使得面塑的民俗需求和市场供应量逐年上升。
10
草炉饼制作技艺
(县级、传统技艺)
上冈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土质介于粘土和沙土之间,适宜小麦生长,有丰富的面粉资源。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上冈饮食文化,草炉饼应运而生,并一直没有外传。
相传汉朝时期,王莽所作草炉饼是今草炉饼的前生。制作草炉饼的炉子是用去了底的砂缸定制而成,燃料时芦苇草,用上等面粉发酵兑水兑碱放在炉中烤制而成。上世纪五十年代,上冈人对草炉饼进行了改进由单一形、单一味向多形状多口味发展,使传统草炉饼焕发了生机。
11
陈氏糖画制作技艺
(县级、传统技艺)
糖画,是经熬糖、溶化、勾画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的传统手工艺品。
多年来,糖画这一传统技艺被陈氏(陈子昂)后人深入继承和挖掘,对糖画的传统工艺进行了改进,使得陈氏糖画这一传统技艺更易于展示、学习,拓宽了其生存空间,对其传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12
藕粉圆子制作技艺
(县级、传统技艺)
藕粉圆子是我县的特色佳肴,已有多年历史。
藕粉圆子,圆滑透明,富有弹性,柔软细嫩,微呈咖啡色,馅心内含甘果肉、五仁等,食之香甜爽口,沁人肺腑,还有健胃益血之功能。建国初,巴金率老根据地访问团前来我县时,品尝其味,交口称赞。现已列入“江苏当家菜·点心”菜谱。
13
马群棕编
(县级、传统技艺)
我县马氏棕编相传有多年历史,代表性传承人马群至今已掌握了棕编领域中8种技艺。年棕编作品《棕编》入选文化部主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中国棕编文化第一次如此完美的展现在手工艺界的面前。马群棕编曾多次接受上海东方卫视、生活时尚、新民晚报、新华日报等多家电视台和新闻媒体的采访报道,进行巡回交流演出。马群先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中国民间艺术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不断创新自己的作品以给中外爱好者。
14
建湖方言
(县级、民间文学)
建湖方言,淮剧的标准方言。建湖地处江淮方言区,建湖方言属“北方官话”语系。盐、阜、淮、宝地区虽同属一个方言区,但由于水土差异,素有“南蛮北侉”之分、“水腔旱调”之别。唯有居于盐淮交界处的建湖一地语音纯正,四声分明,尖、团字清晰,无卷舌音,具有相对稳定性,而且词汇丰富生动形象,包容广泛,语调又多变而柔和,舒展而明畅。尤其是以县城为中心的一定范围内的语言,既无“旱调”之硬,也无“水腔”之软,发音平和,力度适中,而这一带人们的词汇也特别丰富,对观众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这就使它自然而然地成为淮剧念白的基本语言。
为我大建湖的非遗点ZAN
让我们一起保护非遗!
厂房出售:本人因另有发展,現将位于民营工业园3号路厂房出售,双证齐全,价格面议,非诚勿扰。
吉房出售:现有一套约平方的套间出售,带车库,位置在老交警大队北建行家属区一号楼五楼,冠华三巷。联系人:孙先生,
么么哒~我是可爱的零零妹纸,帅哥美女们欢迎添加7,戳阅读原文更多惊喜等着你哦~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