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晚有一个特殊的环节,明代中后期的青绿山水手卷《丝路山水地图》亮相舞台。这幅地图也名为《蒙古山水地图》,包括了东起嘉峪关、西至天方城(今天的沙特阿拉伯麦加)的广阔地域。
图:春节联欢晚会截屏
图:《丝路山水地图》(局部)
这幅画在去年年底被捐赠给故宫博物院之前,曾经被日本近江富商藤井善助买下,收藏在日本藤井有邻馆大约80年之久。
其实,不只藤井善助致力于收藏中国器物、书画。由于政治文化背景、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原因,日本建立中国收藏的传统由来已久,可以说是拥有中国文物最多的外国国家之一,而且藏品质量丝毫不逊于英、法、美等欧美国家。
中国文物进入日本的主要过程
中日文化艺术交流源远流长,已有上千年历史。
根据史料记载,传往日本的最早艺术品是一方《汉委奴国王》蛇钮金印,年由九州福冈县志贺岛上的一位渔民意外发现,现被列为日本国宝。
根据印章风格和上面的“汉”字,可以推测这枚金印制于东汉时期。
隋唐时期图:奈良平城京街道图,来源wikipedia
Wikiwikiyarou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个高峰是在隋唐时期,尤其是盛唐先进发达的经济、科技、文化让邻国钦慕不已,争相仿效学习。从仿照唐朝长安城修建的奈良平城京和京都平安京,就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对日本影响之大。
7世纪起,日本圣德太子开始派遣访隋使,起初人数很少,通常只有十数人或数十人,但队伍中已经包括了留学僧和留学生。
到了唐朝,遣唐使的队伍扩大了许多,尤其是在年到年之间使团人数经常多达四五百人。他们不仅在中国学习先进的社会制度、文化、佛法,归国时还将大量器具、造像、书籍等带回日本。
图:鉴真和尚像,藏于奈良唐招提寺,来源wikipedia
一些中国僧人也东渡日本传播佛法,同样带去了不少佛像、经书,最知名的当属鉴真和尚。
他在日本负责传律受戒,统领日本僧佛事务,并在奈良建立了唐招提寺。根据记载,他在东渡时带去了如来、观世音等佛像八尊,舍利子、菩提子等佛具七种,华严经等佛经84部多卷,还有王羲之、王献之真迹行书等字帖。
宋元明时期从宋朝起中日之间虽然停止了官方使团的互派,但两地频繁往来的贸易,以及大量日本僧人前往中国寻访圣迹,让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继续活跃着。
这段时间里,由于两国人民的审美趣味不一,那些流入日本的日常用品、手工艺品、绘画作品现在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中国文物收藏的重要补充部分。
这个现象以中国书画最为典型。当时中国流行两种绘画风格:一种是华丽细腻、刻画严谨的院体画,以北宋宋徽宗为代表;另一种则是从宋朝逐渐兴起、至元明兴盛的文人画,他们注重笔法,讲求抒发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描绘内心的精神世界。
但是那些在中国的日本人购置的中国书画和上面提到的这两种虽有重叠,但也有差异。他们大部分人是居住在浙江地区寺院里的佛教僧人,更加青睐宗教性质的道释画,主要为佛教题材的人物画像、著名禅师的肖像画等等;此外,也会根据自己的喜好,购买一些花鸟画。
图:《观音猿鹤图》,牧溪,现藏于京都大德寺,来源wikipedia
MuqiFachang宋朝禅宗传入日本,在日本掀起了一股崇尚粗放空灵之美的风潮,而当时中国正有一类被称为禅画的作品符合这种审美。它们脱离了传统的笔法程式,用一种更加自由的笔墨进行创作,其中最著名的一位禅画家当属宋末元初的牧溪。
在中国画坛,牧溪并未受到重视,甚至有评论家批评他的画“粗恶无古法,诚非雅玩”,但是日本古籍《松斋梅谱》认为“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装缀”,分外推崇,甚至可以说牧溪是对日本绘画影响最大的中国画家之一。现存作品大多收藏在日本,代表作《观音猿鹤图》是京都大德寺的镇寺之宝。
此外,宋朝饮茶的风气也在此时传入日本,随之流传的还有福建地区建阳窑生产的建盏。墨黑的釉底上分布着星星点点的斑纹,纹路有兔毫状、油滴纹、曜变纹等。
由于日本人太过喜爱这种瓷器,很多时候不舍得拿来喝茶,只是供放起来作为赏玩之用,因此保存了下来。国内随着明代建阳窑停产,现在存世的建盏已经很少了,而且精美程度远不及日本的藏品。
近现代中国近代社会动荡,贵族和官员将家中收藏的大批文物书画拿出来寄卖,甚至清末民初皇室也会将历代帝王的收藏出售、抵押,再加上当时民间大规模的非法盗掘、侵略者强行掠夺,这个时期成为历史上中国文物流失海外的高潮。
这些文物不仅流失到了英、法、美等西方国家,很多也进入了邻国日本。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就曾经记述过,年他将带出宫外的部分书画、珍宝抵押给当时的中国盐业银行。这批抵押品后来在北京被拍卖,当时日本最大的文物公司山中商会就曾趁机购进一批顶级官窑瓷器,之后转运到日本展览并拍卖。
年至年短短12年间,日本大谷探险队三次前往包括新疆、甘肃在内的中亚地区,盗窃、购买了不少经本、壁画、彩塑。
图:根津博物馆,来源wikipedia
江戸村のとくぞう此时日本正值明治维新时期,出现了一批因实业发家致富的企业家,雄厚的经济实力为他们购置古董创造了经济条件。
之后,不少藏家将自己的收藏捐赠给博物馆或者干脆创建私人博物馆,比如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部分文物来自收藏家横河民辅、古董商广田松繁的捐赠,安宅英一丰富了大阪东洋陶瓷博物馆的收藏,根津博物馆和泉屋博古馆的藏品分别以根津嘉一郎和住友吉左卫门及其家族的收藏为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又一次对我国进行了疯狂的文物洗劫。据统计,大约多达10万件珍贵文物在战争期间流失日本,其中包括现在依然下落不明的周口店北京人头盖骨。
这些流落在东洋的文物,除了一部分进入了日本的博物馆和美术馆,一些在近现代辗转至美国。
比如我们之前在文章《当为国家宝藏疯狂打Call时,也请不要忘记这些没能“回家”的中国文物(北美篇)》中提到的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就是通过京都大德寺辗转进入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的收藏中的。
此外,也有部分文物在近些年通过拍卖等艺术品交易途经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在日本博物馆感受中国风由于日本收藏中国文物的博物馆和机构众多,再加上篇幅有限,我们在这里仅挑出了几家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馆。
東京国立博物館城市:东京亮点:最重要的海外中国文物收藏之一
图:東京国立博物館东洋馆,来源wikipedia
Wiiii作为日本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不仅拥有优秀的日本藏品,中国藏品也是数量众多,并且不乏精品。
展品门类丰富,涉及玉器、青铜器、佛像、绘画和书法作品、墓葬文物、漆器、纺织等手工艺品等。
在87件日本国宝和件重要文化财中,分别有11件和件中国文物入选,因此东京国立博物馆也成为拥有最重要的中国文物收藏的海外博物馆之一。
图:《李白行吟图》,梁楷,来源wikipedia
以中国书画为例,馆内收藏包括了南宋李氏《潇湘卧游图》、李迪《红白芙蓉图》、传为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等中国美术史教科书中一定会出现的作品。
画家梁楷的作品格外齐全,《李白吟行图》、《释迦出山图》、《雪景山水图》等水墨作品均收藏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他的两种截然不同的风貌,洒脱放逸与工瑾精细并存。
★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