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春秋时期,建阳镇就有先民在此渔稼耕猎、繁衍生息。吴越文明、淮扬文化、楚汉雄风交融乳合、交相辉映,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千年古刹泰山寺、背帝蹈海的南宋左丞相陆秀夫纪念馆、仿宋风格的水乡建筑群落,印证了源远流长的历史沿革,也传承下来多少动人的红色篇章。
“金秋十月里,在建阳镇金桥村晏荡沟畔,曾经因为一架坠落的轰炸机,留下了一段佳话。”县政协文史研究员李世安缓缓地讲述着,年8月20日晚上8点多钟,一架号称“空中堡垒”的B29重型轰炸机在轰炸日本的归途中,突然坠落在建阳县六区晏荡乡(今建湖县建阳镇)金桥村的晏荡沟畔。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建阳军民义无反顾地与日伪军打了一场争夺坠机的战斗。他们英勇顽强,奋力拼搏,经过4个多小时的对峙与激战,终于将敌人击退,不但护卫了坠机,还营救5名机组人员。中美两国人民在共同战斗中结下的深厚友谊,至今仍被人们当作佳话传颂。
面对敌人的袭击,建阳人民展现出英勇无畏的民族气节,涌现出许多抗击敌军、保家卫国的感人事迹。
王洪章年出生在建阳镇陈圩村,号称“神枪手”的他被任命为湖丰乡民兵中队长。该中队共21名战士,王氏家族成员几乎占了一半,故有“王家将”“父子兵”之称。年5月15日,袭击到五区西冯沟扫荡的湖垛伪军时,王洪章中弹,忍着剧痛又打死几个敌人,并将最后一颗子弹毅然地射进自己的胸膛。“英烈的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他们顽强拼搏、宁死不屈的精神,也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了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使红色传统代代相传,湖桥村深挖党性教育元素,大力发展红色文化,在宣传烈士事迹、学习烈士精神、继承烈士遗志等方面聚力用劲,烈士墓前打造成‘初心课堂’,不断激活党员干部的‘神经细胞’。”当地村干部站在王洪章墓碑前对着记者说道,同年6月10日,建阳县委(今建湖县)在湖丰乡召开有两千人参加的追悼大会,在悼词中号召全县人民“学习抗日英雄王洪章为国献身的革命精神”。年秋湖垛解放后,县委县政府在老洋桥河东为王洪章砌了一座纪念亭。年6月17日的《盐阜大众》,特以“王家将,父子兵”为题,介绍并表扬王洪章带领全家英勇杀敌的感人事迹。50年代中期,建湖县将烈士牺牲地命名为洪章乡,以作纪念。
资料名片:建阳镇地理位置优越,国道、省道盐淮公路穿镇而过,总人口6万,面积93.6平方公里,下辖22个村居,素有“水乡明珠”美称。 感言:坚定理想信念 践行初心使命建阳镇镇长 陈剑峰建阳镇全体党员干部将以革命先烈为榜样,铭记光辉历史,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坚韧的毅力、踏实的作风,为建阳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来源:建湖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