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古城
剑川古城经历过多年历史风云变幻,曾经是滇藏茶马古道上的重镇,虽然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古城被拆除了城墙、门楼和衙署,但古城的四至仍清晰可辨,当年的护城隍壕还在,壕桥犹存,城池的棋盘式建设格局和街巷道路的布局、走向、尺度俱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古城内仍保存有明清院落余处,其余大多为民国至20世纪60年代土木结构建筑,古民居建筑的保留量占全城民居总数的90%以上,近年来的古城古旧建筑保护修复、市网综合入地的实施,古城面貌焕然一新,随着镜头感受一番古城里的春意。
剑川古城,堪称白族建筑博物苑,是一座有色彩的古城,是一座活着的、充满生活气息的古城。
不同的眼光会看到不同的色彩,不同的心灵会体会到不一样的美。让我们跟随这群可爱的孩子们的目光,走进剑川古城,看看他们为我们打开不一样的心灵窗户,给我们呈现不一样子的古城风采吧!
艺术来源于生活
学生作品
唐浩儒
罗丞
刘思琦
张钊
施飞铭
走进剑川古城
杨知远10岁
剑川素有“文献名邦”之称,剑川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历史名人。我有幸生长在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古城中,然而却一直未能细细欣赏它的美。直到那天,我走进剑川古城,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古城,用不一样的视角欣赏它,我才真正领略了它的美。
来到西门街昭忠祠,我被那气势恢宏的大门所震撼。大门上方的斗拱挑檐长达几米,不仅让人产生一种神秘、奇妙的感觉,而且在结构上也有一种独特的风味。到了西门外街的甲马驿栈,我被院子里的木雕格子门、屏风深深的吸引了,我惊叹于剑川艺人们巧夺天工的技艺。
在古城里踏着鹅暖石小路,听着潺潺的流水,看着蓝天白云映照下的古城,我迫不及待的想用手中的画笔记录下这些美好的一切,于是我铺开画纸,坐在画板前,用生涩的技艺、粗陋的线条,开始作画,用不同的视觉画出一幅幅古城的画作,虽然画得很一般,但收获很多,感悟也很多。
我希望以后有更多机会走进剑川古城,更深入的了解剑川古城的历史、文化和建筑等,也希望自己将来成为一个能为剑川作贡献的有用之人。
张钊
王川楠
张津辉
颜露伟
杨钰晖
杨知远
刘淼
杨曦然
史曼玲
张钊
王江
王堃
剑川古城的美
史曼玲11岁
我一直居住在剑川,却从未身临其境地感受过剑川古城的美,自从有一天,张老师带着我们去古城里写生,要把自己眼中古城的一角用淡彩铅笔画下来,我才真正感受到剑川古城独特的美。
这种美,是一种古朴典雅,有岁月痕迹的美,它给我一种悠闲淡久,充满着古老气息的感受。古城的建筑风格与其他的大不相同,这里的土墙如老人的脸一样历经岁月沧桑,但古貌依旧;这里的瓦片间略带枯草与干燥的泥土;这里的木门、木窗、石头桌都显得有些老旧,没有光泽和色彩,却让我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痕迹。这,就是剑川古城的美。
杨慧敏
杨钰辉
何梦妍
杨艺杉
杨玉珠
杨焕
王晗
王子垚
杨桁
杨奇治
王千慧
赵梓竹
张浩轩
赵芸铮
李明华
段体虹
李明浩
苏铭焕
我眼中的剑川古城
王川楠
剑川古城始于元代末年,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古城的居民房建筑极富特色,多由明代建筑和清代建筑构成。
蓝天白云,古色古香的古民居建筑,就成了我眼中的剑川古城。时间的沙漏一天天的流淌,时光刻画着它的痕迹,古城的路面越发斑驳,岁月一笔一划地书写了它的过去。时光长河消蚀了剑川古城的许多印迹,但那存留下来的古迹足以见证它的过往。
剑川古城没有喧嚣,仅有的只是青石板上的马蹄声诉说的宁静。剑川古城是我们白族子女精神的象征,也是我们白族文化的聚宝盆。
剑川古城,一段可以感受得到的历史。
张漱文
剑川古城历史悠久,明清历史建筑众多,现古城内居住的原生居民占90%,民俗文化保留完整。通过这样的活动,在提升孩子们美术技能水平的同时,通过孩子的眼睛,我们能看到不一样的剑川古城,让更多的人喜爱我们的美丽县城,能为剑川古城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助力!
因疫情影响,画展不能如期举行,只能在网上展览了,一起为孩子们打call吧!
来源:苏金泉,剑川县文联
编辑:赵爱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