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是大理州连接丽江和怒江、通向香格里拉、走进川藏的门户,位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南端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当中的南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北大门。剑川历史悠久,风光秀丽,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富集,被誉为“白族文化的聚宝盆”。近年来,剑川县紧紧依托县域特色旅游资源禀赋和基层党建工作深厚基础,采取以“党建+”的模式,全面促进县域旅游服务水平和发展环境整体提升。年1-11月份全县共接待海内外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21.01%,其中海外游客8.万人次,同比增长2.76%,实现旅游社会总收41.亿元(.76万元),同比增长30.49%。
“党建+扶贫”,旅游产业助推群众致富一是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扶贫开发和旅游发展、名镇名村保护相结合的方式,依托县内丰富的旅游资源,成立村级合作社,将旅游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同时,在县扶贫办下设民族旅游扶贫技术中心,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技术层面的指导。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培植“双推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不断完善农村交通网络,加强通村道路改造,农村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提高农村居民生活用电保障水平;消除自然村、交通沿线和旅游景区通信盲区。根据群众生产传统及优势,结合产业扶贫布局,因地制宜做好产业培植。扶持金华镇文华村成立刺绣合作社,提高刺绣旅游产品的生产能力;补助沙溪镇和老君山镇贫困群众建设符合当地建筑风格的民居客栈;扶持老君山镇贫困群众种植玛咖、秦芄等中药材,养殖土蜂、山羊等与旅游消费市场有机结合的农特产品。三是加大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不断提升经营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四是积极支持旅游扶贫挂钩村。年,县旅游委党工委累计补助贫困村旅游发展规划经费12.3万元,主要用于旅游扶贫与旅游文化融合发展。
“党建+项目”,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依托党建示范带建设、精准扶贫、高原美丽乡村、高原宜居村镇建设等工作,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和人文旅游,进一步提高“党建+旅游”工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抓实旅游项目建设,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大力发展旅游扶贫片区建设。加快与港中投、广州奥园集团的项目合作,建成剑川县马登温泉旅游休闲度假区、剑川县沙溪古镇(特色小镇)、剑湖木雕艺术小镇、剑湖湿地国家公园等一批省级、州级精品旅游项目;深度开发三江并流自然遗产老君山剑川片区、剑湖片区,整合和集聚资源,加快国家石宝山·沙溪古镇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剑川古城·千狮山国家4A级景区创建工作,形成全县的旅游龙头品牌;打造以沙溪石龙、沙溪马坪关、弥沙弥井村、羊岑杨家村等为重点的美丽乡村示范带,借助旅游产业发展助推农业经济发展,带动群众走上致富路。
“党建+服务”,夯实全域旅游发展基础充分发挥党员服务旅游示范带动作用。在全县各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特色村和旅游执法部门设置“党员示范岗”,激发党员服务旅游的活力。在旅游从业人员中开展“每月服务之星”推选活动,对农家乐和宾馆饭店“党员示范经营户”进行授牌表彰。净化旅游市场环境。剑川县作为中央编办旅游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县之一,紧紧抓住改革试点机遇,构建由县旅游、公安、交警、消防、运政、环保、食药、工商等职能部门联动执法工作机制。截止11月底,累计出动执法车辆台次,执法人员人次,对全县2个A级旅游景区、2家旅行社、2家旅游客运企业、家客栈宾馆、家餐饮饭店进行执法检查,下达份书面责令整改通知书,口头警告28次,发放价格提醒告诫书份、《公共卫生管理手册》份,旅游市场秩序得到有效规范,没有发生因旅游市场整治引发的新闻事件,未发生旅游团队购物引发的重大旅游投诉。充分发挥旅游执法的综合效益,主动采取一系列措施对旅游市场进行规范和整治,为全县旅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党建+宣传”,依托旅游提升剑川知名度剑川将开展“党建+旅游”宣传工作与创新“主题党日”等各类党组织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挖掘“党建+旅游”工作中涌现出的动人故事、感人瞬间,展示平凡岗位上的人和事。借助周边成熟旅游城市的优势,积极拓展大理、丽江、怒江、香格里拉和本地客源市场,制定门票优惠政策,在各类媒体宣传剑川旅游攻略。以节庆会展为平台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参加“云南周末文博会”、中国南亚博览会、三月街民族节、庆国庆迎州庆旅游小商品展等各类活动,组织黑陶、布扎、木雕等旅游产品参展,将剑川的旅游资源和产品推介给海内外游客,不断提升剑川知名度。积极配合各类电影、专题片等的拍摄取景工作,加大剑川旅游资源宣传力度,电影《魅途》和丽江电视台《行走剑川》专题拍摄制作工作在剑川取景拍摄。完成中国旅游报组织的“美丽中国行·大理篇”上报工作。逐步形成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宣传“党建+旅游”的强大声势。
“党建+政策”,凝聚全域旅游发展合力以党的建设,推动政策落实,以政策扶持,促进旅游扶贫。统筹整合惠农资金,重点加强旅游业基础设施(道路、电力、饮水、厕所、停车位、垃圾污水处理、网络通信)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围绕生产和销售两大关键环节,依托剑川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为进一步保护剑川民族特色传统工匠技艺,做好民族传统工艺传承,保护和弘扬优秀文化,加快全县乡村旅游商品研发和推广,剑川县站在历史的高度,统筹谋划,提出了成立传统工匠合作社并探索参与传统建筑建设的机制,旨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传承剑川工匠的优良传统,培养、锻炼新生力量,形成“剑川工匠”品牌。同时,不断加大对木雕、黑陶、布扎、石刻、刺绣等旅游商品个体经营户的扶持力度,加强宣传营销,提高商品知名度,创建民族商品名牌,加快购物平台建设,构建成熟的旅游商品供给体系,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和生态园林县城为契机,全面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旅游从业人员和城乡居民的文明素质和生态保护意识,通过党员带头,逐步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旅游发展、深度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