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水吉志》记载,郑墩徐姓满公原籍江西,明初入闽,择居水吉黄竹坑,数年后见郑墩山清水秀,土地肥沃,又迁居郑墩。在其祖上第十代至十二代间(明万历至崇祯年间),有14人连登科甲,出任尚书、府太守、县知事等官职。故此,在“许民间联宗立庙”的明嘉靖年间,建了如此非同一般的牌坊和祠堂。
徐氏祠堂门楼斗拱相烘,飞檐翘角,厚实的门当,纤巧的户对。门楣上嵌着楷书砖雕“西瓯徐氏祠”,四周装饰着同样质地的砖雕花纹,与村口的牌坊建筑风格一致,它们建于明嘉靖四十三年()。守护祠堂的是一对与众不同的石狮。
祠堂的祭坛上供奉徐氏先人的牌位,每逢祭祀时,族人每家每户都会派代表来此祭祖,到山上扫墓。祭祖之风由祖辈代代相传,有专门节日祭的,如清明节、中元节、春节;有逢大事祭的,如结婚、祝寿、生病;有按习俗的,如酿酒、蒸糕、打白粿。一般小祭在家中,大祭到祠堂。祭祖的目的有表尊敬感恩的,也有祈福消灾之意。
祠堂,是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于以血缘为维系聚族而居的人们来说,是这些宗族或家族重要的文化、经济及权力的象征和标志。
《徐氏祠堂文化》一书出版于年,收编了全国徐氏祠堂,敬请阅读。
徐氏祠堂文化
文章出自《徐氏祠堂文化》,未经作者同意,切勿转载!文章、配图,如涉及版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徐氏家谱网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