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建阳天气
建阳交通
建阳美食
建阳医院
建阳新闻
建阳房产

李白最飘逸深情的一首诗,充满仙气

白癜风分期治疗 http://m.39.net/pf/a_4655773.html
李白最飘逸深情的一首诗,充满仙气

每日诗词鉴赏

那些流传久远的千古名句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李白(年-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李白〔唐代〕

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

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

朱颜谢春辉,白发见生涯。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

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我曾经在东海上,在崂山饮过天上的云霞。

我亲自见到仙人安期生,他吃的枣子比瓜还大。

我中年受到皇帝的接见,在那里舒适之极。

我现在老了,朱颜凋谢,白发丛生。

我现在唯一想的是,和你一起登上天坛,和天上的仙人一起悠闲扫着落花。

王屋山在今河南省济源市西北,自古为道教圣地,号称“清虚小有洞天”,位居道教十大洞天之首。

开元年间,唐玄宗在王屋山为道教上清派宗师司马承祯敕建阳台观,司马承祯是李白的诗友,可能是应他的邀请,公元年(唐玄宗天宝三年)的冬天,李白同杜甫一起渡过黄河,去王屋山,他们本想寻访道士华盖君,但没有遇到。

可能是这时他们遇到了一个叫孟大融的人,志趣相投,所以李白挥笔给他写了这首诗。

值得注意的是,李白在劳山(“崂山”在古代的另一个写法)时并没有当场吟诗,而是在离开崂山之后不久,以回忆的笔调写的。

滑稽的是,唐朝的大部分皇帝都仅仅因为自认为是道教创始人李聃的后裔而把道教奉为国教,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更加滑稽的是,李白仅仅因为也姓李而去凑这个“道教至上”的热闹。

他之所以去崂山,是因为唐朝另一位老道吴筠的怂恿。吴因为进士不第而学道,在年遇到李白之前,已经去嵩山和茅山修炼过多年。

李白到了崂山,印象更深的是海,而不是山,所以,他先说“东海”(东边的海,泛指,而不是现如今作为专有名词的“东海”),然后说“劳山”。

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是核心部分。所以很多事物,或者说很多对事物的体验,都是用饮食来比喻。

“餐紫霞”典自颜延年的诗句“本自餐霞人”。

这是把紫霞比成了食物。

这个比喻在西方人看来,肯定是颇为不雅。

但在中国,因为饮食是文化,而且是高雅文化,什么都可以吃,意味着什么都可以文化;所以,李白在崂山上大张着嘴,做咀嚼紫霞状,不是什么刹风景的举动,反而增添了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气。

接下来,还是写吃。

李白惯用夸张法,曾经有“燕山雪花大如席”这样的狂譬,把枣子比成瓜虽然不是那么张狂,但也够夸大的。

有人从现实主义的角度辩护说,崂山土肥水富,枣子真有鸡蛋般大的。这样的辩护不仅没有必要,而且是对李白创作风格的误解。

在我看来,如果是出自李白之口,那么,说“劳山枣子大如鸡”,都是可以的。

况且,这个比喻典自有关安期公的传说。

据《史记》说,安期公吃的枣子大得像瓜。

“安期公”本来是琅琊郡的一位隐士,在海边以卖药为生,老而不死,后来得道成仙,被称为“千岁翁”。

他是传说中的人物,吃的是传说中的枣子;一个一千岁的人吃的枣子即使没有年的生长期,恐怕也有几十年吧;几十年的枣子长得像个鸡蛋,就不足为奇了。

秦始皇分天下为36郡,其中之一为琅琊郡,那时,别说是崂山,连青岛都属于琅琊。

秦始皇东巡的最后一站就是琅琊,曾经召见过这位比彭祖还寿长年的安期公,密谈了三天三宿。

安期公离开时,给秦始皇留言,“千年之后,求我于蓬莱山下。”

因此,有一种传说认为,秦始皇派遣徐福等人入海去求的就是这位“千岁翁”。

李白到了崂山,当然会听说或想起这位道教传说中的神仙,但说他“亲见安期公”,是绝对不可能。

于是,又有人圆场说,李白所见的是另一个叫“安期公”的人。李白自己说“亲见”就一定是亲眼所见了吗?未必也。《梦游天姥吟留别》曰:“空中闻天鸡。”难道天空中真地出现了一只鸡,李白真地听见了它的啼鸣?有人非得穷首皓经地去统计“李白斗酒诗三百”是哪三百首诗,或去考证“白发三千丈”中的“丈”是唐朝的计量单位从而证明“三千丈”是实指,这些都是陋儒的思维?这样的思维与诗人的思维有天壤之别。

白居易《长恨歌》起篇就是“汉皇重色思倾国”。瞧,“俺嘲讽的不是你李隆基,而是汉朝的某个昏君。你可别找我的麻烦,让我吃文字官司啊。”这等于给文字狱打了预防针。李白所拜谒的皇帝就是唐玄宗李隆基,拜见的时间是

年,当时他已经41岁了,所以说是“中年谒汉主”。李白坚信自己是天才,而且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所以,他是抱着很大的抱负奉召入京的;但到了长安,他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唐玄宗自己此时已沉湎于声色犬马,只想让李白当词臣,给他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所以只给了一个翰林院的虚职。

李白是何等人,哪受得了这等窝囊气,因此,他感觉颇为“不惬”。

他在长安的酒肆、青楼赋闲、荒唐、等待了三年之后,绝望了,也厌倦了。

他跟唐玄宗说,自己想还乡。

唐玄宗知道他去意已决,同时知道他未必真想回老家,而是想纵情山水,所以给他写的手谕是“恩准赐金还山”。

纵情山水的人是把山水当成家的,所以“还山”就是“归家”。

眼看自己年纪大了,仕途不再有望;于是,李白的济世之志转为出世之思。

《抱朴子》说,人服了金液就可以成仙,就可以腾云驾雾。

在上古,就有神仙以云为车的传说。

诗写到这里,李白已经沉醉于自己的想象,连车子都为自己准备好了,连在天上的工作都为自己找好了——跟仙人们一起扫扫落花而已。多么轻松、惬意、逍遥。

唐玄宗是李白诗歌的“粉丝”,李白离开了长安,但他的诗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地传到皇帝的耳朵里。

这首崂山诗激发了唐玄宗对崂山的浓厚兴趣,4年之后,他派遣几名道士前往崂山采药,并将崂山命名为“辅唐山”,简直把崂山视若左臂右膀了。

上行下效,崂山因此而出了名。这不能不归功于李白的诗篇。

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杜甫:“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

辛弃疾:“当年宫殿赋昭阳,岂信人间过夜郎。明月入江依旧好,青山埋骨至今香。不寻饭颗山头伴,却趁汨罗江上狂。定要骑鲸归汗漫,故来濯足戏沧浪。”(《忆李白》)

杜甫:“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

贺知章:“谪仙”(《本事诗》)。

魏颢:“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许多文人都对李白有着很高的评价。

苏轼:“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书黄子思诗集后》)

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

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

白居易:“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杨升庵:李太白为古今诗圣。(《周受庵诗选序》)

严羽: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太白《梦游天姥吟》《远别离》等,子美不能道。子美《北征》《兵车行》《垂老别》等,太白不能作。论诗以李、杜为准,挟天子以令诸侯也。少陵诗法如孙吴。太白诗法如李广。(《沧浪诗话》)

王世贞:五七言绝句,李青莲、王龙标最称擅场,为有唐绝唱。少陵虽工力悉敌,风韵殊不逮也。(《艺苑卮言》)

傅若金:太白天才放逸,故其诗自为一体。子美学优才赡,故其诗兼备众体,而植纲常系风化为多,三百篇以后之诗,子美其集大成也。(《清江集》)

高棅:太白天仙之词,语多率然而成者,故乐府歌词咸善。或谓其始以《蜀道难》一篇见赏于知音,为明主所爱重,此岂浅材者徼幸际其时而驰骋哉!不然也。白之所蕴,非止是。今观其《远别离》、《长相思》、《乌栖曲》、《鸣皋歌》、《梁园吟》、《天姥吟》、《庐山谣》等作,长篇短韵,驱驾气势,殆与南山秋气并高可也。虽少陵犹有让焉,余子琐琐矣。(《唐诗品汇》)

吕居仁:“唐自李、杜之出,昆耀一世,后之言诗者,皆莫能及。”(《江西宗派图序》

黄锦祥对李白杜甫同赞道:“执唐诗牛耳者,唯李、杜二人也!”

余光中:“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公元年,那年的冬天,李白和杜甫一起来到王屋山。

王屋山自古以来就是道教圣地,他们二人本想着在这里访道,可惜没能遇见他们想找的人。

但是缘分就是这样奇妙,两人在路上遇见了一个叫孟大融的人。三人一交谈才发现可谓是志趣相投。

李白心生欢喜,挥笔为孟大融写了一首诗,这首诗也是流传千古,是李白的经典作品之一,一字一句都充满着李白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

李白写自己对东边的海印象深刻,诗中所写的“东海”是泛指,不是专有名词。李白站在崂山上,望着漫天的霞光,将紫霞视为食物。更增添了一些仙气。

据说,安期公本是琅琊郡的一位隐士,他是以卖药为生。常年生活在海边,非常长寿,后来得道成仙后,还被称为“千岁翁”。安期公这样的仙人,本就是传说中的人物,那他吃的枣子也是存在于传说中。他食用的枣子大概最少也得生长了几十上百年,所以像瓜那般大,好像也可以接受。但是李白亲眼见到,当然是不可能的,这只是李白自己的想象。

当时李白已经41岁,他也曾心怀抱负,但是在长安的经历让他无法施展。

即使他坚信自己是个天才,但是现实种种也无可奈何。

所以诗中说“不惬”,于是纵情山水便是李白笔下的“归家”。

时光一去不复返,眼看着年华渐老,李白心中也有许多不甘心吧。

故而寄情于自己的想象中,人喝了金液就可以腾云驾雾,成为神仙。李白想象自己已经成了神仙,连马车都已经准备好了。

他想和仙人们在天上一起扫扫落花,那是多么惬意、闲适啊。

李白这首诗是自己沉溺于想象中所作,现实的种种碰壁让他意识到自己的抱负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

而唐玄宗所喜爱的也不过是他的诗歌天赋罢了,可惜李白志不在此。

这首诗后来传到了唐玄宗那里,玄宗对此非常喜爱,对李白笔下的崂山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还曾派遣道士去往崂山采药,崂山因此名声更大。由此看来,李白功不可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yangzx.com/jyfc/294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