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邱书婉
来源
界面艺术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文化之根的保留,是族人认同感和归属感最重要的部分。而非遗,就是文化之根中最具“仪式感”的珍贵宝藏。界面艺术频道策划的“走近建盏大师”栏目,将从匠人大师角度,引领我们走进建盏艺术的玲珑宝塔,一窥大师炉火纯青技艺背后的孜孜匠心,以讲好工艺匠人的中国故事为己任,做好非遗的传承与传播,以求非遗在大众生活中能够“见人、见物、见生活”。
建盏,这种富有禅意美学的朴素茶碗,是中国古代科学、艺术、哲学在深层聚会的一个缩影。而本应是在博物馆里文物级器物,却因为年国家组织了一批专家团对建盏的工艺进行重新挖掘和还原,将失传了近年技艺复原成功,建盏开始重新走进了寻常百姓的茶席间。年,建窑建盏烧制技艺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评选出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传承人。年,厦门金砖会议上,建盏作为国礼开始走向世界。
作为土生土长的建阳人,张浩从小耳濡目染接触建盏,从父辈一代人身上看到了对传统文化的执著和热爱,并为此深深感动和吸引。80后的张浩在退伍之后,经历了整个建盏的复兴过程,决心继承父辈志向,认真专研陶瓷技法,先后被评为国际注册一级陶瓷工艺师、“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并担任福州大学非遗中心建阳建盏研究员。学习技艺期间,又花了大量时间做了市场调研,在充分了解建盏发展的现状之后,决定创立“浩然正器”建盏品牌,立志为火热的建盏市场带来一股浩然之气。
初心向盏浩然正气“不是每一只建盏,都能称为‘浩然正器’”。这句话代表了张浩对自己品牌品质的绝对信心,也代表了市场对其品牌的高度认可。从接触认识建盏到欣赏热爱建盏再到发展传承建盏文化,张浩始终带着一颗未改变的初心,就是真切的做好每一个建盏,守护好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
面对过去十几年来建盏市场的迅猛发展,就算外界声音再喧闹再急切,他一直秉承着“欲速则不达”的经营理念,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实实在在的做技术研发,谨慎的选择推广渠道,全方位的做好客户的售后,以及鼎力支持青年学子的学艺之路。
虽然这样的做法在略显浮躁的大环境里显得有点“笨”,但却得到了越来越多真心热爱建盏文化人的支持,也收获了最难得的信任和信心。张浩的想法很简单,从修身做起,人正则器正,器正则久远,孟子所谓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就是对自己以及品牌的最好注脚。
打造平台托举匠人建盏既是传统失传陶瓷艺术也是传统产业。作为传统优势产业,规模相当建盏企业逾千余家,民间作坊星罗棋布,一线从业人员已逾万人,相关产业链规模空前庞大,但是建窑建盏高级技能型人才匮乏的矛盾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并制约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坚持自己所选之路,张浩以创建平台的方式,精挑细选一批“一心在盏”拥有高超技艺的匠人,并进行合作。他们在各自擅长的烧制领域都有着让人惊叹的技艺,比如创烧匠人贺燕平、谢芳明代表作品《五彩鹧鸪》和《凤凰羽斑》,作为品牌独创釉面,与宋代鹧鸪斑老盏釉色神韵极为相似,成为市面上非常稀缺的建盏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工艺美术作品大奖,并被各大博物馆美术馆永久收藏,自诞生以来备受业界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