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美河流——麻阳溪支流潭城街道考亭段
麻阳溪支流考亭段是考亭村河流的中枢神经系统,似一条玉带,环绕着考亭水美城,步行小道缠绕腰间,四周芳草青青,绿树成荫;整洁民居散落一旁。河岸上砌方块石与青石栏杆相映成趣,河面碧波荡漾,河水清澈见底,考亭书院巍立高处。落日余晖洒满河面,粼粼波光映出别样景色。
潭城街道位于崇阳溪、麻阳溪畔,两溪汇合于城南。辖区范围,东以崇阳溪为界,南与徐市镇交界,西与莒口镇交界,北与童游街道办事处新村交界。
2
最美河流-----童游街道由源溪
由源溪流经七姑村,徐墩村,水尾村,童游村全长约18公里。
童游街道办事处于年1月1日正式成立,位于国家风景名胜区武夷山南麓、建阳东北部,是闽北经济开发区的核心区域。
年以来,童游街道坚持全民治水,坚持长效治水与全民监督通过电视、网络、户外广告的宣传媒介,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河长制”宣传,动员全社会参与治水工作,全面落实“一水一长、一河一长一溪一长”。全街道上下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全民监督治水良好氛围,早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生态”。
3
最美河流----徐市镇宸前村金盘湖
宸前村金盘湖地处崇阳溪,四周山势绵延低缓,风景秀丽。距城区12公里,距浦南高速互通口1公里,距武夷山风景区约50公里,交通便利,气候宜人。湖面开阔,水域面积亩;湖中雷竹岛面积亩;湖域四周林地面积约多亩,耕地面积多亩,其中生态林面积多亩。徐市镇地处建阳区南端,东南与建瓯市相连,西南与顺昌县交界,北边与武夷山交界,地势西南高,东北平。境内两条溪流交汇于徐市,在宸前入崇阳溪,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镇内交通发达,通信便利,农业及林业资源丰富。徐市镇人民政府为推进河长制工作,建立了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各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共落实镇级河长2名、镇级副河长5名、村级河段长16名、村级河道专管员16名,聘请2名监督员参与全镇河长制工作监督,实现全覆盖管理。4
最美河流—崇阳溪将口段
崇阳溪发源于武夷山市岚谷乡铜钹山,过武夷山市城关后即为崇阳溪,崇阳溪流经将口镇横塘、新建、芹口、将口、西岸等村,将口段全长12.1公里,始于武夷山市兴田镇三合一电站,止于童游同心电站上游约米处。
将口古称榆溪,南宋时期为纪念一位抗击外寇而英勇献身的将领而得名。将口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境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唐窑遗址,还有多处商、周、汉代文物遗址,宋代著名哲学家张横渠祠堂至今矗立在将口古街,保存完好,明清时期建造的临水宫牌楼,精美的砖雕、浮雕,人物造型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自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将口镇党委、政府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辖区内的河流进行治理,每条河流专人管理。并根据每条河流不同的情况,因地制宜的开展河流治理工作,加强河道采砂管理、取缔非法采砂;禁止侵占河道畜禽养殖;做好水面漂浮物清理及河道两岸保洁的工作,从根本上改善河道水质状况。
5
最美河流——崇阳溪崇雒段
崇阳溪崇雒段发源于崇雒乡右巨村下游与将口镇社尾相连。由北至南,经右巨、后畲、上社、崇雒、横源各村,溪水经将口镇芹口村汇入崇阳溪。在崇雒乡境内全长约34公里。
崇雒乡位于闽北山城建阳市北部辖区总面积.1平方公里,设6个自治村,现有人口1.26万人。境内有丘陵山地14万亩、耕地2.5万亩。是世界级名人、宋代法医学鼻祖—宋慈的故乡,素有“莲果之乡”美誉。
崇雒乡人民政府在保护现有生态水体的前提下,成立河长制办公室,聘用6名河道专管员、2名河长制社会监督员对境内河道进行巡查余次,并清理沿河垃圾、建设乡村型安全生态水系,实施河道岸线和河岸生态保护蓝线制度,保持良好的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6
最美河流——麻阳溪莒口段
麻阳溪(莒口段)从莒口村上游东峰洲流入莒口境。由西至东,经莒口、河坝、中布、上布、后山、石庵、马伏各村,后流入潭城街道黄墩,在莒口镇境内全长约10公里。
莒口镇位于建阳区西部麻阳溪畔,麻阳溪、书莒溪、茶马溪三大水系穿境而过,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全镇辖1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人。全镇土地总面积.2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十分之一,其中山地面积.33公顷,耕地面积.33公顷,是建阳主要林区之一,森林立木蓄积量.59万立方米,毛竹面积.13公顷,立竹.35万株,各种林副产品十分丰富。已连续五届获得“福建省文明乡镇”荣誉称号,并通过国家级生态乡镇验收。
莒口镇人民政府在成立河长制办公室、建立生态巡查站以来、聘请16个河道专管员专门对境内河道进行重点巡查,实现了条条河流有总管、流经地域有主管、两岸村村有专管,监管范围实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全覆盖的目标。为河道湖泊自然修复奠定良好基础,基本实现了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总目标。
图为莒口镇马伏村麻阳溪河段,马伏兴渔鱼业专业合作社自愿者管护河道。泛歌渔舟麻阳溪,绿色生态河长制。同心协力共管护,山清水绿齐共享。
7
最美河流----麻阳溪牛头岭段
麻阳溪发源于武夷山麓,流经福建省建阳市多公里汇入闽江注入大海,被称为建阳的母亲河。麻阳溪牛头岭段位于麻沙镇长坪村流域,牛头岭四周为原生林,生态环境优美,河面水质清澈、波光粼粼是麻沙镇一道靓丽的风景。
麻沙镇地处建阳区西部,为闽北文化古镇,人杰地灵,群英萃集,是宋时名人朱熹、游酢、蔡元定等讲学、著书立说之地,辖区内长坪村为“程门立雪”故事中著名的理学家游酢的出生地。早在北宋年间,麻沙以雕版印刷建本(即麻沙版书籍)著称于世,曾是全国三大印刷中心之一,被誉为“图书之府”。麻沙镇山川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古有麻沙八景,长坪八景、界首六景,境内白塔山风景区怪石嶙峋,风光秀丽,素有“山山有名,处处是景”之称。
麻沙镇人民政府在成立河长制办公室以来建立生态巡查站、聘请25名河道专管员对境内河道进行巡查、清理及保护,实现河畅、水清、岸绿、安全、生态的治理目标。
8
“最美河流”----书坊乡钱塘溪
钱塘溪位于书坊乡钱塘村。钱塘溪主流域源于罗家堆农业组,流经渡塔仔、钱塘、秋竹窠、宝印电站,汇入书莒溪,全长约9公里。
书坊乡位于建阳区西南部,地处风景秀丽的武夷山南麓,生态环境优美,素有“武夷新区后花园”的美誉。书坊乡是古代中国三大刻书中心之一。境内文化古迹闻名遐迩,至今尚存书林门、积墨池、楠木厅、古水仙茶园、明代十三拱桥、清代崇化白塔等一大批文化古迹。淳朴的民风、炙热的红色革命热情、浓厚的古文化,书坊正逐渐成为乡村旅游、休闲养生的热土。
书坊乡政府深入贯彻落实河长制,聘请8位河道专管员,日常要求每日巡河,及时清理河道垃圾,遇到侵害河道的行为及时制止,同时每季度对专管员进行考核,建立了河道保洁的长效机制。
该图为书坊乡钱塘村钱塘村口桥流域风景,钱塘村为书坊乡美丽乡村,生态宜居,环境优美,是居家旅行的胜地。
9
最美河流——黄坑镇黄坑溪
黄坑溪为麻阳溪支流,发源于黄坑镇西坑庙村,自北向南流经黄坑镇的高阳、东山、长见、桂林、新峰、黄坑镇,于广贤村汇入麻阳溪。黄坑溪流域面积km2,主河道长20.81km。黄坑溪河流蜿蜒曲折,两岸以丘陵地形为主,山高林密,植被丰富。黄坑镇是全国“文明乡镇”、“生态乡镇”、国家3A级旅游景区,福建省“环境优美乡镇”等。水美岸作春,叶黄金满坑。黄坑镇地处南平市建阳区西北部,西与邵武市相连,东与武夷山市交界,史称唐石里。这里鸡犬相闻,这里与世无争,这里天清水蓝,这里鸟语花香。河里鱼在游,岸上牛在走.......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遵循着祖祖辈辈留下的教诲:热爱自己的家乡。黄坑人民保护着自己生活的环境,保护着青山绿水。黄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河长制工作,经常性地组织干部、村委开展河道清理、绿化、整治工作,践行“绿水青山”理念。通过加强河长制宣传工作来提高人民的素质和环保理念。
图拍摄于黄坑镇九峰村桥头
10
最美河流——南浦溪小湖段
南浦溪(小湖段)从董步村上游七里滩三峰山流入小湖境。由北至南,经董步、祝中、大湖、塘楼、小湖各村,自黄塘甲流入建瓯地界,在小湖镇境内全长约10公里。
小湖镇全镇总面积.28km2,境内林业资源丰富,其中有林地面积24.6万亩(.01km2),包括毛竹4.3万亩,生态公益林9.1万亩,素有“杨梅之乡”、“水仙茶故乡”之称。小湖镇人民政府在保护现有生态本底的前提下,低扰动,低管养,完善地方生态基础设施,成立河长制办公室、建立生态巡查站、聘请16名河道专管员对境内河道进行巡查余次,并清理沿河垃圾、建设乡村型安全生态水系,实施河道岸线和河岸生态保护蓝线制度,做到管养结合,实现河畅、水清、岸绿、安全、生态。
图为小湖镇小湖大桥桥下米处,龙舟竞渡活动是小湖镇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起源于乾隆年间,每逢端午节就有赛龙舟传统习俗。
11
最美河道---南浦溪水吉段
南浦溪流经水吉镇总长约为17.4km,共流经11个行政村。沿岸风景优美,生态良好,例如集镇的江滨公园就常常可见成群白鹭在其中飞翔、嬉戏、觅食,呈现出一幅和谐的生态画卷,它们像一群舞者,给这一片自然增添了无限生机。
水吉镇位于建阳区东部中心,南浦溪中游。镇区范围名胜古迹众多,有八大名窑之一的国家级保护文物“建窑”遗址,南宋名儒朱熹讲学的“西澜书院”及建于南宋绍兴3年的隐峰寺,明代建造的“普照塔”、“联升塔”和明代万历年间建的“大觉禅寺”等。
年以来,水吉镇切实按照省、市、区关于“河长制”工作的部署,在全面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进河长工作中,结合本镇区域范围内主要河流的分布情况,全面推动区域内主要河流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工作,“河长制”各项工作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12
最美河流--回龙乡浒洲村泔源溪
泔源溪是回龙乡浒洲村最大的溪流,发源于漳墩镇甘洋村,流经浒洲村康中、南头2个自然村,流域面积20余平方公里,流程12公里,从浒洲村汇入南浦溪。
回龙乡位于建阳区东部,回龙乡历史悠久、山川秀美、物产丰富。辖区内有“解放军入闽第一战纪念园”、白沙村清凉寺等人文景观资源;打造了坪州村、均中村、马岚村、西瓯浦村、浒洲村等五个“美丽乡村”,其中,均中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特色农业发展良好,盛产蓝莓、火参果、食用菌、鳗鱼等特色农产品。工业企业发展迅速,现有企业29家,涉及服装生产、竹制品加工、生物制品、食用菌加工、现代种养殖等多个领域。
泔源溪流域生态优美,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达90%,河道常年流水潺潺,水资源丰富,水质甘甜。泔源溪既是浒洲村的饮用水源,也是浒洲村重要的农业灌溉水源,灌溉着浒洲村多亩的农田。今年来,区委、区政府把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已启动规划设计工作。经专家组的实地考察调研,浒洲泔源溪被选为回龙乡、水吉镇、小湖镇三个乡镇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的水源取水点,规划在甘源溪上游建设小一型水库一座。
13
最美河流---漳墩镇漳溪漳溪发源于建阳区漳墩镇北盂坑,流经枫坑、凤凰、严川、外屯、沙堤、桔坑等村,最终进入回龙乡汇入南浦溪。漳溪河口以上流域面积km2,河道长36.75km。
漳墩镇地处南平市建阳区东部,是中国小白茶的发源地。境内自然资源丰富、人文历史浓郁、生态环境优美,原始次生林广泛分布,拥有华东地区最大的枫树林区与成片的檵木林,具备深层天然温泉(氟泉、硅泉)资源,是一座拥有着绿色天然宝库的特色小镇。
年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漳溪河道得到有效的治理。建设生态护岸,保护河道两岸生态环境。如今,漳溪水质清澈,水流缓缓,沙堤至桔坑段河流两岸翠竹葱郁,树木繁荫。当水流至紫溪山谷,那里怪岩丛生,水流击打岩壁,如同一曲优美的乐曲,让人流连忘返。
投票规则:每人只可投一次
投票时间:即日起至年10月18日止
投票奖项设置:根据得票数量对乡镇进行奖励,其中设置一等奖一名,奖金元;二等奖两名:奖金元;三等奖三名:奖金元
编辑:陈文英
审核:梅水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