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新区城市公共自行车
专项规划解读
一、规划背景
为创建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全国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城市区域性试点城市,年5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武夷新区加快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闽政[]21号),同年7月23日,南平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武夷新区加快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南委发[]12号)。公共自行车项目即为南平市委市政府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在武夷新区大力发展绿色交通、低碳交通的重要举措。
网络配图:公共自行车租赁
二、特色亮点
(一)提升南平城市形象,创建“优秀旅游城市”的需要
公共自行车系统将是南平新行政中心新增的又一大亮点,不仅能为市民生活提供便利,而且能为外来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工具,使其能自由、近距离接触南平、武夷山的美丽风景,免去交通条件限制带来的步行距离长、时间安排不便等烦恼,进一步提升武夷山休闲旅游品质,提升武夷山全国闻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形象,创建“优秀旅游城市”。
(二)彰显武夷文化,体现武夷元素的需要
武夷山文化资源丰富,武夷茶文化、武夷山世界双遗产、朱子文化是武夷文化的重要代表,发展公共自行车,也是体现城市文化特色、丰富文化内涵的重要表现。
(三)倡导绿色交通,建设健康城市,打造“生活品质之城”的需要
自行车是一种绿色交通方式,既能节约能源,做到“零排放”,减少环境污染,体现环境立市战略。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锻炼工具,能提升市民体质,这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健康城市,打造生活品质之城是一致的。
(四)提升公交服务水平,促进公交优先,实现公交优先第二次跨越的需要
公交系统的可达性是有限的,无法深入到达目的地,解决出行末端交通问题。而自行车灵活机动的特点正好能弥补这一缺点。将公共自行车纳入公交系统,提供换乘服务,以解决公交系统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借此提升公交的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公交客流,实现公交优先的第二次跨越。
(五)提高公交分担率,减轻城市道路拥堵,缓解“行路难、停车难”的需要
自行车交通占用道路资源少,使用灵活,停车方便。发展公共自行车交通,吸引市民采用自行车或自行车+公交的方式出行,能有效提高公交分担率,节约城市道路资源,减轻城市道路交通压力,缓解日益突出的“行路难、停车难”问题。
网络配图:公共自行车
三、主要内容
本次规划范围包括武夷新区、建阳区、武夷山度假区和武夷山市区,规划文本共分为8个部分。
1、概述规划背景、必要性、范围、年限、依据等内容;
2、研究范围现状发展情况;
3、案例分析与经验借鉴;
4、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发展战略研究;
5、自行车道路网络规划;
6、武夷新区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
7、近期实施站点规划;
8、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发展保障措施。
其中6、7两点对近期公共自行车项目建设有具体的指导意义,主要通过现状调查主要包括相关行业法规、政策要求,及武夷新区、建阳区、武夷山市社会经济与交通发展现状,未来交通发展情况,提出现状慢行系统、慢行交通存在的问题,总结适合武夷新区发展的经验,研判武夷新区今后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发展趋势公共自行车系统近期需求预测首先分析城市车辆的现状和发展。综合研究车辆交通增长→居民出行需求→慢行交通需求→站点规模需求之间的关系后,最终得出近期站点合理规模;依照规划的总体目标,在近期需求量预测基础上,结合用地规划,提出在研究范围内公共自行车站的规划布局要求。
四、落实措施
按照《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实施畅通城市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南政综[]号)任务分工,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实施由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武夷新区管委会和市住建局负责落实。在有条件的县城建设公共自行车系统,主城区重要公交站点附近区域尽可能配建公共自行车站点,构建便捷的半小时自行车体系,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到年,市本级及人口较多的市县主城区建成投用公共自行车系统,新增公共自行车辆以上。
本文来源:南平市政府网站,出处: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近期热点,点击阅读南平放大招,有才你就来~
全福建都在看南平的雪,真相是……
袁毅许维泽深入武夷新区调研
南平市将在年底启动行政中心搬迁
南平行政中心五年内搬迁,带你穿越到未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