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实验小学“德育故事”主题教育活动!我们的活动每月凸显一个教育主题,每周推出一个德育故事,请您及时和孩子共同阅读交流这个故事,鼓励孩子在少先队活动课中分享阅读感受,提升故事内涵。我们更欢迎您与孩子在班级家长委员会的组织带领下,结合教育主题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撰写情境作文。“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我们期待您和我们一起努力,循循善诱,春风化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生命之桥
●●●
冯细珠,女,福建建阳人,历任建阳县盖溪小学、芹口小学、北岸小学、徐市中心小学教师。年4月11日在特大的狂风、暴雨、冰雹袭击中,为全力抢救四十五名小学生而献身。同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革命烈士”和“模范人民教师”称号。
年,刚满十四周岁的冯细珠,因一年动乱,她刚读完一年初中就辍学了。同年不久就登上三尺讲台,开始了教书生涯。
资历浅,程度低,经验缺,冯细珠开始很苦恼,总是担心教不好书,误人子弟。她便一边在教学中虚心向老教师请教,一边如饥似渴地抓紧自学。生活中他常用华罗庚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来鼓励自己奋发向上。用“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来增强自己克服困难的信心。
冯老师在讲台上度过了17个春秋,先后在徐市公社的唐科、盖溪、大阐、北岸、徐市等几所小学任教。不论在哪个学校,不论教哪个年级,不论教哪一门课,处处可以听到称颂她的话语。家长们夸她“教学认真,冯老师教的学生进步快。”学生赞扬她:“冯老师讲得动有趣,我们听得懂。”但谁知道,要上的每一堂课,她是付出了多少劳动和精力啊!
每一个有事业心的园丁,都十分疼爱每一根幼苗、每一枝花朵、尤其是对幼苗、弱苗、病花、残花更是倍加呵护,千方百计,使他能健康成长、复苏生机。
徐市中心小学有一个名叫陈某某的学生,他曾经是全校有名的“顽皮鬼”,三天两头逃学、打架、斗殴,还学会抽烟喝酒,连家长都拿他没办法,一些老师说他是“称砣子沉塘—浮(扶)不起来。”
面对这个思想得“病”的学生,冯老师并不鄙视,而是耐心地帮助他,主动接近他,甚至还有点“偏爱”他。经常给他讲道理,讲读好书的用处。他做了一件好事,就在全班上表扬,对他的每一个细小进步都给予肯定。为提高他的学业成绩,冯老师不厌其烦的辅导他,时常利用休息时间给他补缺补漏。在冯老师的关心爱护下,陈某某终于从邪路上回到了正道,思想病好啦,“秤砣子”—浮(扶)起来了,还当上了班级的“学雷锋”小组长。
冯老师这样热心教育,关怀学生,刻苦学习,为的是什么?她曾这样意味深长的说:“我们是被十年动乱误了的一代,我这一生再也没有机会跨进高等学府了,要是我的学生都能站在我的肩上跨进这些高等学府的大楼,我将终生无悔无憾了。”这是多么可贵的人梯精神啊!千百个教授、学者、工程师……难道不是以这种人梯爬上去的吗?
正因为冯老师有理想、有抱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刻苦教学,所以她多次被表彰,深受学生和家长的爱戴。
“老师要具有蜡烛的精神,春蚕的精神,人梯的精神,蜜蜂的精神”这是冯细珠生前写在读书笔记本的的一句话,这句话,既烘托出冯老师心灵深处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的真挚情感,也是她短暂一生的光辉行动的真实写照。
年4月11日下午3时,冯老师正在徐市中心小学二(2)班上语文课。突然,天空昏暗,暴雨倾盆,紧接着,狂风夹着冰雹铺天盖地地袭来,教学楼摇晃着,屋顶的瓦片被冰雹砸碎。班上45个学生,吓得慌作一团。她急忙叫学生往桌子底下躲,部分学生还没来得及躲进桌下,教室右侧墙壁的上半部已倒塌下来。她不顾自己的安危,一个箭步赶上去打开教室后侧门,想让学生出去,但是房屋倾斜,门被夹死,无法推开。
忽然,门旁窗户下的砖墙裂开一个窟窿,冯老师便组织学生从这个洞口逃出去。因学生从洞口撤离速度慢,她又奔向教室前门,使劲用自己的身体顶住门板,让学生从这里撤离。就在葛庆荣等几个同学从她臂下跑出的瞬间,整座房子倒塌,年轻的冯老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感悟
冯老师像一座生命之桥,让学生踏着自己走向光明,走向安全。她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什么是教师!做人就应该有责任,有担当,有这样的老师,我们的祖国就有希望!我们的民族就有希望!我们的孩子就有希望!中国人的脊梁就会挺更直!相信在冯老师倒下的地方,会有更多挺直的脊梁!
建阳区实验小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