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行政区划调整方案获批,南平市政府驻地由南平市八一路号迁至南平市建阳区南林大街36号。
南平市新市府位于武夷新区核心区内。南平市政府此次迁往建阳,也是建阳第三次作为南平市政府(行署)驻地。南平市的发展格局产生变化,特别是建阳区又迎来新的投资机遇。
南平印象:政策、规划、资源优势凸显
南平市总面积2.63万平方公里,是福建省面积最大的设区市。本轮行政区划调整后,下辖二区三市五县,即建阳区、延平区、邵武市、武夷山市、建瓯市、顺昌县、浦城县、光泽县、松溪县、政和县。
南平市地处福建北部,与浙江、江西交界,俗称“闽北”,是闽江源头“双世遗”之地、“印象大红袍”之都、山水生态之城。区域面积2.6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1/5强),森林覆盖率70%以上,所辖的1区4市5县的建县历史均在千年以上,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武夷山,集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森林公园于一体。
当前,中央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福建省委、省政府大力扶持南平和武夷新区发展,京福高铁和一批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正在快速推进,特别是“武夷新区”正进入全面开发建设阶段,南平的政策、规划、生态、空间、资源等后发优势更加凸显,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武夷新区:迎来发展新机遇
1.区域定位:世界遗产地、绿色生态城
在发展定位上,武夷新区将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世界遗产地、绿色生态城”,重点提升世遗品牌,促进旅游度假的发展,是武夷新区的主要定位之一。
到年,现有武夷山市区和建阳市区基本连成一体,成为闽浙赣交界区域中心重要城市。此轮调整中,南平市政府将迁往建阳区南林大街36号,地处武夷新区的核心区域,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武夷新区的发展。
2.发展目标:闽浙赣交界区域重要中心城市
武夷新区是福建省的一个重要的新兴经济增长极,近年来南平举全市之力投入建设,新区目前已初具规模。此前,省政府批复的《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显示,未来南平的枢纽——武夷新区总占地面积平方公里,其中新城占地面积平方公里,是武夷新区重点建设区域。
同时,到年,现有武夷山市区和建阳市区基本连成一体,成为闽浙赣交界区域重要中心城市;到年,武夷新区常住人口规模宜控制在66万人左右。其中南部城区(童游-建阳-将口)约41万人,北部城区(崇安-度假区-兴田)约25万人。
据悉,武夷新区或将建成闽北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中心,海西旅游集散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性旅游度假基地,闽北工业生产与研发创新基地。其中,武夷新区空间结构分成六大片区,包括崇安、度假区、兴田、将口、童游和建阳城区。
区域交通:成南平市重要枢纽
南平境内最大客运枢纽站—武夷山东站(合福高铁)就在武夷新区内,计划于明年上半年正式通车。届时,从福州坐火车到南平新市区(建阳区)只要50分钟左右;武夷山新机场也在新区周边。
空间结构:主次分明带动发展
根据《规划》,未来城市中心等级结构为“一主三副”。“一主”指的是城市主中心,即童游南林片区,是武夷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三副”指的是城市副中心,分别是崇安城市副中心,为北部区域的副中心;兴田城市副中心,为新兴的旅游度假服务中心;建阳城市副中心,为南部区域的副中心。将旅游区空间布局结构为“一心、一带、七节点”。
重点建设杜坝旅游度假区、三菇旅游度假区、仙店旅游度假区、兴田旅游度假区、下梅文化旅游区、考亭朱子文化旅游区、五夫文化旅游区、吴屯禅文化旅游区等。每个度假区配套建设一个旅游集散中心,在游客集散的节点配套建设停车场和旅游咨询点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
专家解读:建言南平发展
1.杨益生:为闽北城市化提供新空间
“武夷新区定位为‘世界遗产地,绿色生态城’,尤其具备独特优势。”福建省产业基地促进会会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杨益生认为,目前福建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对此,如果要建设好“生态省”,武夷新区必须以绿色生态城作为定位。同时,南平地区地处闽江上游,保护好母亲河,首先要做好生态环境。杨益生表示,新区要得到快速发展,最好能借原有的品牌作为跳板。
“武夷山已经是双世遗。”如果能一边提升这个品牌,一边发展新区经济,引进更多的项目,将能加快新区的建设。“新区的建设将为闽北城市化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杨益生认为,目前南平地区现有的几个城镇都相对拥挤,要再发展是很难的,因此需要开辟一个新区。经过这几年的城市建设,本次选定的位置非常适中,是新闽北地区的中心枢纽。
同时,新选址是在福建的北大门边,交通等方面已有很好的发展,完全可以促进旅游经济。经济的发展需要与外界的联系,本次选址也是看重这个位置铁路、航空及公路等交通较发达的条件。
3.谢志忠:统一布局才能更好地建设
福建农林大学海峡经济区发展研究中心、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谢志忠认为,省政府批准武夷新区的规划,目的是为了推动全省经济协同发展。要推动海西经济发展,内地的发展必须与沿海城市相协同。
通过武夷新区的建设,产业聚集发展,以最快速度减少差异,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减少区域差异,主要是利用资源,如旅游、绿色、山地等,通过自身优势扩大规模,以专业化的方式发展。在发展的同时,建议主动与发达地区进行产业联动,在新区的发展过程中分清产业分工体系,实现产业优势互补。”
在谢志忠眼里,该规划最重要的意义,是闽北地区城镇化建设更进一步。“目前城镇化建设是无序、杂乱的。”谢志忠认为,有一个统一的空间和布局,才能更好落实城镇化建设,从而实现农业、工业及城市、乡村的良性发展。
====================================
《读地》是国内唯一地产投资专业期刊,立足福建,面向全国,引领地产投资风向标,站在城市规划与投资环境的角度,北京中科医院假招聘裂变式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