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地上鱼水情
建阳区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城工作纪实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建阳,一方有着双拥光荣传统的热土,“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早已成为她的禀性,军爱民、民拥军的热情已经融入她的血脉。
建阳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和苏区,现有驻军单位6家,享受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人,其中重点优抚对象人,60周岁农村籍退役士兵人,60周岁烈士子女11人,铀矿开采人员2人;重点优抚对象人中,三属35人(烈属遗属25人、牺牲军人遗属4人、病故军人遗属6人),伤残人员人(伤残军人人、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4人、伤残人民警察3人、伤残民兵民工4人),在乡复员军人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38人,参战退役人员人;军队离退休人员4人,其中退休干部2人,退休士官2人。
近年来,建阳历届区委、区政府和驻军单位积极落实新时期双拥工作各项举措,深化双拥宣传教育和双拥文化建设,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支持国防军队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
共谱双拥新篇章(区委书记杨新强、区长魏敦盛长到消防大队慰问消防武警官兵。)
春节前夕,区委书记杨新强、区长魏敦盛带领相关单位负责人,来到区人武部、武警大队、消防大队、预备役高炮师教导队、区公安局、驻军部队及军休干部家中走访慰问,共叙军政军民鱼水情,送上诚挚的问候和新春的祝福。
区领导对广大官兵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我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表示感谢,对近几年部队在建阳经济社会发展、抢险救灾等工作中表现出的能吃苦、能战斗的工作作风给予充分肯定。同时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区将继续弘扬好传统,坚持好做法,持续加大双拥共建力度,努力为部队官兵解决后顾之忧,不断推进军地共同发展。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长期以来,建阳区委、区政府把双拥工作提高到巩固国防、维护稳定、促进军地融合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来谋划和推进,将双拥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党政领导政绩考核内容,列入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双拥办办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切实加强对双拥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完善区、乡两级双拥组织机构,党政主要领导担任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形成了上下贯通、到底到边的组织服务网络,使双拥工作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抓。在全区形成了党委议军、军地联动、领导挂帅、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大双拥”工作格局。每逢“八一”和春节等重大节日,区四套班子领导都要走访慰问驻潭部队,共商发展大计、同议强军之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凝聚军政、军民、军地之间鱼水深情,使军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关系更加巩固、更加扎实。
(双拥工作座谈会)
浓厚的宣传氛围也为推动双拥工作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区委、区政府动员各方力量,宣传部门利用《建阳报》、建阳电视台等宣传媒体开辟专栏,大力宣传双拥政策和典型人物,报道工作动态,展示双拥成果。通过送喜报、贴对联、挂“光荣之家”牌匾等传统形式引导全区人人参与创建,个个关心双拥。同时,依托“登高山烈士陵园”“书坊太阳山展览馆”“建阳革命历史纪念馆”“建阳区中央苏区纪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利用重大节日大力开展祭奠先烈、军民植树、双拥书画展、情系双拥大型文艺演出等主题活动,做到了报纸常有文、电视常有影、基层常有形,在全区营造起了浓厚的双拥工作氛围。
年以来,我区春节慰问驻军共计32.96万元,慰问优抚对象56万余元;共举办“庆‘八一’军民鱼水一家亲”文艺晚会、“红心向党领航筑梦”纪念中国共产党95周年理论文化广场文艺演出等大型文艺活动20余场。年起,每年公祭日都开展登高山烈士陵园公祭活动,全区党政军班子领导和各界干部群众代表,积极主动参与,深切缅怀革命先烈。年起,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清明”文明绿色烈士祭祀主题活动。
如今,建阳经济蓬勃发展,“双拥”氛围也越来越浓厚。色彩鲜明的双拥宣传牌,“军人窗口”、“军人优先”、“军人免费”、“优抚对象窗口”、“优抚对象优先”等温馨化的服务标牌在各种公共场所更是随处可见,真正做到了双拥意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军民鱼水情进一步得到交融与升华。
民拥军情深似海(新兵入伍)
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在我区开展“南油-”演习实训,区领导主动服务,多次召开军地会议研究对接事宜,地方公安、交通、消防等部门深入一线,积极作为,专门派出力量调整过往车辆,完善安防措施,开展定期巡查,为七十多个昼夜的演习提供了有力保障。
年4月1日,建阳美嘉德纺织实业有限公司无偿捐赠一辆价值24.7万元的越野车,给建阳消防大队做为消防监督车;区图书馆和一些中专学校图书室免费向驻军开放,赠送驻地官兵总价值10.3万元的图书和杂志,为官兵们送去精神食粮。
建阳区“妇女拥军协会”和“企业拥军协会”,连续十年定期慰问驻潭部队,给战士们送上力所能及的帮助。
民拥军情深似海,拥军之道,在于真心办实事。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聚焦强军目标,深入开展拥军优属工作。我区各级各部门全面落实拥军优属法规政策,有效保障了军人军属和优抚对象合法权益。
(建军节慰问演出)
为让退役士兵顺心,服役战士安心,区司法局成立“涉军维权工作领导小组”,区法院成立“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指导小组”,专设“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法庭”,与驻潭部队开展“结对子法治共建”活动,推进涉军维权工作向法治化、优质化、常态化发展;区教育局在军人子女教育优待方面,驻地军人子女就读小学、初中的,自主择校,报考高中享受6分照顾;区人社局军转干部均安置在公务员队伍,在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方面,符合工作随调条件的随军家属按身份不变、原岗位性质对口的原则安置;区卫计局落实军地传染病防控合作机制,全面做好征兵体检工作;对现役军人、军烈属及残疾退伍军人等实施优惠服务措施,建立医疗绿色通道,设立军人优先窗口,认真做好优抚对象优惠减免政策落实工作,切实解决优抚对象医疗难等问题;民政局严格按政策做好军队离退休干部、退役士兵、转业士官安置工作。按省定标准全面落实年度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发放工作;总工会经常走访慰问生病住院、生活困难的军转干部,并在八一节、春节等节日期间召开军转干部座谈会,对企业军转干部进行慰问;坚持每月给企业军转干部发放生活困难补助;科技局利用“众艺电脑”、“葡萄培训”、“桔柚培训”三个科技拥军基地举办17期培训课程,培训军地两用人才余人次;高铁武夷山东站、建阳火车站、汽车站、各医院、银行、通信营业厅等服务窗口设有军人优先服务牌;各停车场设有军车免费牌;现役军人、残疾退伍军人等优抚对象免费乘坐市内公交,免费参观各旅游景点。
年以来,我区共支持驻军部队基础设施、训练设施、文化设施和生产生活设施等各项建设资金.9万元,进一步改善战备、训练、执勤、工作和生活条件,保障部队完成战备执勤、训练演习和抢险救灾等军事任务圆满完成。
一个个数字、一条条措施,如清泉和养料,浇开了我区双拥工作的怒放之花,犹如春雨,绵绵地滋润着广大官兵的心田。
军爱民义重如山(武警官兵转移受灾群众)
多年来,驻潭部队官兵视建阳为故乡,爱人民如父母,全力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在重点工程实施、生态环境治理、美丽乡村建设、扶贫帮困、兴教助学、抢险救灾、处置突发事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的身影。
时间回溯到年5月9日6时59分,小湖镇下乾村山体滑坡,导致两处房屋被掩埋,人员被困。险情就是命令。接到报告后,南平市消防支队全勤指挥部,建阳消防、武警大队官兵快速反应,先后出动车辆10辆次、官兵百余人次赶赴现场救援。战士们冒着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巨大危险,克服道路被滑坡封堵、环境恶劣等各种困难,经过2天2夜的连续奋战,共营救生还者2人,挖出遇难者遗体4具,疏散群众30名……没有好好休息,他们转身又投入到灾后重建中。帮助灾民搭建临时安居点、发放救援物资,清洗道路10余公里,为当地百姓送水50余吨,还派出观察警戒哨,确保了灾区的安全稳定。部队官兵用自己的责任和担当、用忠诚和热血守护着我们美丽的家园,演绎出一个个感人瞬间、感人画面、感人故事。
长期以来,驻潭部队对地方经济建设也给予了全力支持。
驻潭部队认真执行四总部关于军队义务参加国家经济建设的有关规定,积极参与驻地绿化“一大四小”工程、美丽乡村建设、主导产业开发和社会公益事业等工作,充分发挥部队人才、科技和修理、医疗、机械等方面的优势,大力支援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有效保护道路、桥梁、隧道等重要设施,主动与地方联系,力争每年集中力量干几件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影响大的实事。
随着武夷新区开发建设不断推进,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行为严重破坏了土地资源,增加了征地拆迁和拆违成本,扰乱了武夷新区开发进度,也带来了较大安全隐患。年10月18日,根据建阳区政府、武夷新区统一部署,消防大队启动应急预案,配合公安、医疗、执法大队、童游街道等相关部门,派出1辆消防车,6名消防员参与现场安保工作,当天下午17时,违章搭盖建筑全部被清除,违章搭盖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兵役登记暨征兵宣传进校园。)
每逢秋季开学,武警、消防等驻军官兵都会应邀到各中学、中专学校开展学生军训活动。军训期间还安排国防知识教育、组织纪行养成教育专题讲座、参观消防站等活动;军训间隙,教官们组织学生唱军歌、叠被子比赛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给同学们讲真正的军营训练生活,让同学们开阔了眼界,克服怕苦、畏惧的心理,留下难忘的美好记忆。
扶贫帮困中,部队官兵也一次次伸出援助之手。他们积极参加捐资助学活动,定期给贫困孩子们送去助学金。据统计,年以来,我区驻军共与36名贫困学生结对,资助他们学费、生活费等共计7万余元。
合着时代发展的节拍,拥军爱民的旗帜在潭阳大地上高高飘扬。日月穿梭,记录的是时代的变迁;斗转星移,留下的是发展的足迹。今天的建阳,伴随着一项项双拥活动的扎实开展,正向着军民深度融合迈出坚定的步伐。(姜法彪整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