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看了到一篇关于八个离开武汉的人的故事,他们中的大多都在这个春节经历了歧视、拒绝、信息泄露、举报、甚至驱赶、网络暴力,当然,也有善待——伴随着疫情的加剧,他们成了一群「不被欢迎的人」。看到这样经历的人们,我想到外地即将返岗和开学的朋友和孩子们,他们会不会在未知的情况下,遇到新的心理危机?基于这样的担忧,今天我们北京儿童心理教育基地的教学校长张喆,把这几天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电话热线督导和海外咨询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做个分享,给各位同仁提前做好心理防御工作提供一些建议:我在韩国部分的幼儿园家长和大学生口中听到,有对中国家长和学生说“中国病毒”这样的话。个别国家的新闻和网站报道中也有直接写“武汉肺炎”等称呼,我们要学会自我保护,特别是保护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避免造成留学生和中国学生的争端。开学后或是留校学生咨询中,如果有国外留学生叫“中国病毒”的话,请给大学生们正确的引导,告诉同学们这个病毒不叫“中国病毒”,叫“CoronaVirus”,汉语名字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或简称“新型肺炎”。它有可能发生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就像EBOLA病毒,没有人叫过它--刚果病毒(congovirus)。国内中小学生也要特别注意避免地域歧视性语言和行为,返校后如何面对湖北籍学生,特别是武汉学生,这种被叫“武汉肺炎”的情况和校园欺凌(语言行为等)需要引起各部门老师和同学们注意。张喆.01.30作者简介:张喆:韩国建阳大学心理学硕士毕业;韩国圆光大学艺术治疗博士研究生;援湖北黄冈市疫情心理危机干预督导师;北京儿童心理教育职业培训基地教学校长;韩国又石大学特聘教授;韩国韩中心理咨询协会执行会长;中国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评审专家;中国辽宁心理咨询师协会危机干预委员会特聘专家。在国内外发表心理学教育学相关论文10余篇;出版著作7部,代表作品有《心理危机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艺术治疗》。公益绘本著作1部《蝙蝠与小贪》---新型冠状病毒的儿童宣传读物任淑一:北京儿童心理教育职业培训基地负责人,中科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院家庭教育研修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全国医药卫生领域专业心理治疗师。北京儿童心理教育职业培训基地:致力于心理教育、儿童教育、家庭教育的推广,持续不断的引进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服务,进行本土化优化,开发出适合各行业老师学习的心理课程、儿童教育课程、家庭教育、婚姻情感课程和服务,帮助不同行业的教师改变和成长,突破困惑,掌握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系统的心理教育技能,家庭教育技能、早教技能、儿童成长规划技能等,也帮助广大的家长朋友们学习正确的家教方式,改善亲子关系,创建和谐家庭。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yangzx.com/jyfc/31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