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一中,一九七五届,新二连四排。岁月如歌。从一九七四年到现在,已经四十三个年轮,每个年轮如阳光闪耀,如浪潮奔涌,写满了情怀,也淡忘了记忆。但是高中学习的那段青春求学的记忆却不曾远去。
高一,还是“读书无用论”的年代。虽然开始复课闹革命,可课本都是“工基”、“农基”。尽管课本知识都很平浅,但是,大家都忙于“学工、学农又学军”,课本基础知识都没学好。记忆中,什么等比数列,牛顿定律、共价键都是一问三不知。不过,后来我发现了一个很吸引我去的地方,在那里我眼界大开,使崇尚科学的初心得到培养。那就是建阳一中的物理仪器室。仪器室住着一位单身老保管员,叫毛景樊。年龄约五六十岁,八百度近视。他人很好,平易近人又写得一手好字。他那藏有许多珍贵的教科书和科普读物。我高中时(及下乡后)有空都常去那间仪器室。一、是喜欢那些物理实验仪器,如:马德保半球、全电路欧姆板、发电机原理板、天文望远镜等等。二、是对那些书爱不释手,通过阅读学到不少数理化知识。三、经常可以听到毛老师那满腹经伦的讲科普。从太阳系到宇宙星云,从板块构造到丹峰奇峡,毛老师都是谈天说地,无所不知。从那以后,我喜欢上了数学、物理等自然学科。那数学中的不等式、方程、函数、极限等无不引人入胜。那几年,我渐渐爱上了探索学习,逐步理会并适应了理科学习的问题解决思路。为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那时,还常去物理仪器室进行焊接收音机实验,用自己的小金库,自制印刷线路板,记得与李飞同学各自成功装配了一架来复式四管收音机。后来还DIY了扩音机,画了很多电路图,极大提高了自己动手动能力和识图能力。当时,建阳一中有一热门兴趣小组叫“地震预报小组”,地震组内原有几位上一届的学生名人,如:叶丹峰、叶飞霞、吴丽娜等(文学爱好者,后来77年高考都考上重点大学),加上指导老师是我的物理教师黄火星老师,我自然报名加入了这一热门小组。地震组在黄火星老师的带领下,多次成功预报台湾地震。曾经多次获得南平市地震台的通报表扬。为此,部分组员还在黄老师的带领下,74年到南平市地震台参观学习过一次。(地震预报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土地电测量”、“水氡测量”等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与图象处理,如对观测数据进行“矢量”作图,根据图象的经验、分析、比较得出地震预报的“三要素”。)那时,没有开设地理课程,可台湾的台北、台中、花莲、南奥等地名我们这些地震预报小组组员都熟知。地震组兴趣活动让大家学会观察现象、数据处理、分析思考等理科学习方法,可以说真是受益匪浅。往事如烟,青春难忘,建阳一中更难忘。可以说,在一中我度过美妙充实的青春时光,“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最的嫩芽在这里培育、放飞、成长,优良的意志品格在这里塑造,人生从这里启航!
赞赏
人赞赏
招聘微信营销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