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古城里的部分民居始建于明清时期,至今仍保留了其原本的面貌。虽然古城已然稍显破旧,需要维护,但这也正是它的素颜的一面。没有那种游客熙来攘往的著名古镇那般商业化,反而保留下来许多原汁原味的民俗传统文化。
丨年画
在古城中闲逛的时候,我被剑川白族人特有的大门年画所吸引。
门上贴着秦琼、尉迟恭两尊门神很常见,而这里大门上贴的却是年画——充满了诗情画意,又富有浓浓的生活气息。在古城内溜达了一圈之后,可以把我所见到的大门年画归类为三种:第一种是由两副字画组成对称,一边是诗词,另一边是中国画——多为山水、花鸟、竹梅兰等;第二种是单幅配有诗词的中国画;第三种最具特色,一边是诗词,另一边是人物配诗词的画。
据了解,传统上一般可以直接将诗词画作粘贴到大门上,也可以在其周围贴上一圈红纸,但若是贴上一圈白纸,则表示这家人中有亲人去世。
看这家门上的“街南街北闹喧腾三天三夜耍狮灯就中最是孙猴子,挑弄蹒跚大肚僧”诗词搭配“古城春色”的年画,其年画中画的是一座两层土木结构的房屋,一楼右手边的墙上贴有“欧阳纸扎”的字样,过道中有家人领着幼儿玩耍,左边是家人在制作各色纸扎;二楼是妇人在簸箕中晾晒物件,其右边梁上悬挂了辣椒,下面还搁置了南瓜——那么平凡的生活记录却被贴在大门如此显要的位置,大抵是因为那便是人生的真谛吧。
丨木雕门
白族人心灵手巧,女的可以秀得一手刺绣,男的可以雕刻一手木雕。绣花鞋和木雕门是勤劳的剑川人民智慧的体现。
杨郁生先生在《剑川木雕的前世今生》一文中的介绍:“白族居民有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建筑布局。围着四方形的天井,多数家居三面建房,一面为照壁。正对照壁的为正房,正房由三间组成,正中一间为正堂。正堂装格子门,一般为6扇和8扇。……格子门为长条形的门扇组成,每一扇分为上板、上裙板、中腰板、下裙板、下板5个部分。上板、中腰板、下板的面积较小,均为抽象简单的浅浮雕。下裙板的满级较大,采用浅浮雕,构图为圆形,增加了格子门在视觉上的丰富。下裙板的图案常见的内容是有蝠(福)、鹿(禄)、象(太平有象)、羊(吉祥)、狮(镇宅)等。上裙板面积最大,是格子门的重要部位。为了透过透气,上裙板都采用镂空透雕,最精彩的画面和技巧的工艺往往集中于此。”
剑川古城的木雕门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景风公园内观岳庙的正门:共有6扇门组成,从左往右分别雕刻了桃园结义、挂印封金、护驾寻兄、过关斩将、义释曹操、镇守荆州的内容,再现了三国蜀将关羽的忠义两全。
这栩栩如生的雕刻犹如一个人在素颜时,脸上的皮肤所展现的纹路,没有商业化的包装就像没有美轮美奂的妆容,不再死气沉沉地美,反而弥漫着时间、文化、生活以及偶然杂糅而出的韵味。
图文丨我的地图
转载丨合作丨投稿
请联系小编北京看白癜风是多少钱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