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刚过,全国高职高专党委书记论坛在武夷新区举行,80多所院校党委书记、党务工作者齐聚一堂,线上线下多人共商党建与宣传思想工作理论实践。这是武夷新区新打造亩教育培训产业园的一大手笔。
过去的一年,面对行政中心搬迁的新机遇,武夷新区通过谋改革新篇,增发展后劲,理顺管理体制,加快下属企业转型步伐,交出了一份不负众望的答卷: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0亿元,规模企业累计工业用电同比增长5.49%,筹融资到位资金亿元。去年5月、6月完成组建的投发、产控集团公司,总资产从组建初期的亿元,增长到亿元,增加42亿元。
连日来,记者走访武夷新区,深切地感受到这里改革的深度、探索的锐度和建设的热度……
强“主体”,打造高速引擎
去年初,南平市行政中心顺利搬迁,武夷新区从十多年来的建设一线成为了新南平的城市中心。一直承担新城开发建设和产业发展任务的武夷新区,如何适应“新南平时代”发展需要,续写改革新篇章?▲武夷智谷航拍图(黄毅邱冬勇/摄)
谋者因时而动,弈者顺势而为。
“充分挖掘释放搬迁红利,加力加速推进新区建设,着力打造新南平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及市直有关部门领导深入武夷新区调研,专题研究部署武夷新区工作。
随即,武夷新区通过干部动员大会、金点子务虚会、专题会等各种形式,开展了主题为“挖掘搬迁红利,推进新区发展”的大讨论,谋划在新起点上高质量推进武夷新区开发和建设。
“经过十多年努力,新南平城市已初具雏形。在武夷新区规划建设期间,武夷新区管委会作为规划建设主体,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行政中心搬迁初步完成,必须抓紧按照打造法治政府和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法人治理结构要求,完成下属企业市场化转型。”
“在新时期、新阶段,新区发展的标准、水平、要求比过去更高、更新,必须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地加快建设步伐。”
“搬迁,带来了区位优势、发展优势,带来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武夷新区迎来了一个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历史黄金期,要继续弘扬拓荒牛精神,主动作为,敢于担当。”
……“行百里者半九十。”武夷新区管委会负责人道出了新区的进取方向:“要继续保持‘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把武夷新区建成科创新枢纽、发展新引擎、美丽新样板、生活新天地。”
定位与方向明确之后,便是给“引擎”加注“燃料”:
突出项目带动:
梳理和谋划一批围绕已搬迁和后续搬迁补短板的基础项目建设,重点梳理出更好围绕发展文创、科教、5G、新能源以及军民融合等产业的项目,经过广泛征求意见,逐项梳理,初步形成武夷新区“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个,总投资亿元。
突出产业培育:
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原则,紧紧围绕南平市七大绿色产业布局,以最快的速度集聚人气、提升人气,推动产城融合、产城互动。实行“一把手招商”、突出“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同时积极引进外资,有序推进南(平)台(湾)融合。以“建链”、“补链”、“强链”为抓手,着力抓龙头、引总部、聚相关,依托优势企业,加快技改投资。对入驻企业采取清单式服务,建立武夷新区企业名优产品目录,全力协助企业对接省内特别是闽北市场,激励企业扩能增利。
▲云谷小区二期是武夷新区重大投资项目之一,建设用地面积约亩,总建筑面积约万平方米,投资约55亿元。图为建设现场。 (罗光耀/摄)
铸“两翼”,破浪“市场蓝海”
改革难,但新区不怕难。
为更加高效地服务行政中心搬迁后新南平建设发展,武夷新区从决策、执行等各个环节设置入手,按照政企分离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建两个国有企业集团——南平武夷新区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南平武夷高新技术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形成了在武夷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下,两个集团企业运作的新区“一体两翼”开发建设模式:管委会负责把方向、管大局、定政策、抓协调;两个集团公司以“服务中心工作,强化市场导向”为主要思路,围绕“保落实、筹资金、做项目、管建设、抓经营、抓产业”目标任务,强化项目谋划、城市建设、园区发展和产业提升等职能,激发创新活力。
▲位于武夷新区高新技术园区的福建唐金包装有限公司正在加紧口罩生产。
政企分离之后,重在做实企业主体。
首先,武夷新区配齐配强投发、产控两大集团公司班子和各职能部门,两大集团公司的人员行政关系与管委会脱钩,确保人员到位。成立武夷新区管委会国有资产领导小组,履行国有资产监管职责,将武夷新区相关企业、资产以及部分南平市优质资产划转入南平武夷新区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福建武夷高新技术园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同时,根据资产运作和经营发展需要,成立部分市场化运行的子企业。
其次,通过溢价收购武夷高新技术园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方式,将其公司及资产转入管委会名下,理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体制。
“企业巨舰”驶出船坞,面对“市场蓝海”,如何劈波斩浪?武夷新区立足区情,发挥优势,以一串“组合拳”试水:
借船出海
通过与市属国有企业及其所属子公司合作模式,利用好其设计、代建、施工、监理、试验检测、养护等高等级资质,通过“投资+施工”“代建+监理”“全过程咨询”等模式,抢占武夷新区建设项目资源,实现股份分红。
资源互用
与市属国有企业出资成立物资供应类企业,与建阳区属企业等组成战略联盟,用好用足各企业工程建设中所形成的物资供应经营收入,延长供应链,避免“内部抵消”,做大经营性现金流。
下海弄潮
借助武夷新区目前大建设、大开发、大招商之际,开拓思路,用好当前混合制经济政策,抓住当前武夷新区融资能力强的历史机遇期,瞄准市场,直接参与或入股其他企业,参与武夷新区部分生产型、商贸型、服务型企业经济,抓紧培育优质经营性实体。
崭新的发展定位,明晰的发展思路,凸显了武夷新区在新南平城市建设服务中的与众不同,也更具有探索的意义和空间。
▲正在建设中的武夷新区体育中心项目。(黄杰敏/摄)
拓新路,集聚发展动能
去年12月23日,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武夷新区职教园顺利开园。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武夷新区职教园位于武夷智谷软件园内,规划用地约亩,总投资约7亿元,拥有完整的教学区、生活区和运动区,依托武夷新区优越的交通优势和坚实的产业基础,计划建设职业培训中心、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校企合作研究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突出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并举”的办学特色。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的学生正在进行岗前培训。
“去年5月,武夷新区管委会与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迅速达成了合作意向;8月,双方正式签约,项目前后历时仅73天就达成了合作协议;10月,职教园试运行开班办学。这是只争朝夕的‘俊波速度’的又一次有力展现。”武夷新区产控集团总经理刘育春对此十分感慨。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武夷新区职教园项目顺利落地,是武夷新区“一体两翼”模式全速运行的一个缩影。
▲武夷新区横二线洪尾至新岭公路段,全长4.2公里,连接建阳区童游和武夷新区武夷智谷,往北顺接武夷新区快速通道。(黄毅邱冬勇/摄)
去年5月、6月,投发、产控两个集团公司相继完成组建,并迅速进入角色,短短半年时间,就在武夷新区项目投资建设、招商以及市场化业务经营方面实现良好开局。
两个集团公司在完成好武夷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明确的建设、招商、筹资投资等任务的同时,充分抓住武夷新区大建设的历史机遇期,导入优质的、有特许经营权的项目,不断壮大、做实主业,顺利推动物业、资产租赁、加油站、大宗物资贸易、对外投资等经营性业务,加快项目落地见效,在服务新区建设中做大企业业绩,着力打造成南平市大型国有建设运营与投资管理的实体化公司。
投发集团以抓城市开发建设为主,保落实、筹资金、抓项目、管建设、抓经营,加快推动55个、总投资约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逐一明确前期关键环节的时间节点及开工时间,实行挂图作战,确保按序开工建设。
▲武夷新区高新技术园区一角(黄毅邱冬勇/摄)
武夷新区城市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是投发集团下属子公司,1月13日,在南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武夷新区新增道路环卫清扫保洁市场化运作项目进行公开挂网招标。“这标志着南平市城市管理服务国企化运营迈出了第一步。”投发集团总经理陈周平说。
产控集团负责园区的管理,梳理确定了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教育培训、智慧物流四大产业。紧盯园区的产业定位,推动招商引资、政策扶持、用地保障、技改升级等各项工作有力开展,促进产业的延链、扩链、补链,形成新区产城融合的新格局。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按照“集约、集群、集成”发展思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借助“新基建”浪潮,加速推进与省电子信息集团的合作,打造总投资亿元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加快建设智慧仓储物流园项目,打造闽浙赣三省交界的智慧仓储物流中心;加快引入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全力推进武夷新区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力争年达到0人的办学规模,力争“十四五”期间在武夷新区形成一个占地约亩,规模约2万人的教育培训产业园,助推新岭片区打造“产城研学”融合的城市副中心。
▲武夷轻轨(资料图片)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武夷新区一派热气腾腾的建设景象:体育中心、古闽大道等在建项目有序推进;轨道交通1号线开启试运行;智慧物流园、教育实训基地等28个项目按期开工;万匠大作艺术品交易平台正式上线;台湾青年实训基地项目落地运营……
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武夷新区勇立潮头,蹄疾步稳。
Via丨闽北日报(林志明蔡猷全)吃喝玩乐上建阳同城网
打造建阳人的生活信息服务平台
温暖一座城,服务万千家!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