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合福高铁”即将于上半年通车,作为福建省北部地区重要旅游城市的武夷山即将迎来高铁元年。武夷山市副市长张贤军表示,“高铁肯定会让武夷山‘升级’,也会给我们更大的考验。”在这位主管旅游的副市长看来,随着高铁的开通,到武夷山的游客数量有望出现“井喷式”增长。
合福高铁是沟通华中与华南地区的一条大运力客运通道,全长.3公里的合福高铁南平段已全部贯通,现在已进入联调联试阶段。正式通车后,从北京到武夷山仅需约6个小时,比此前缩短了9个小时;从福州至武夷山只需50分钟,比此前缩短了4小时。
高铁带来的不仅是旅游人数的增长,也包括区域产品体系的重新构建。前不久在武夷山召开的年高铁旅游营销研讨会上,南平市政府提出了以合福高铁开通为主线的旅游方案。
武夷山市政府未来目标是致力于发展现代服务业,全力对接高铁时代。在发展方式上由山水观光转变为休闲度假;在发展定位上由旅游景区转变为旅游城市;在产业发展上由单一旅游业转变为发展现代服务业。
此前,武夷山市一直推行的是“景区旅游”,把景区和城区隔离开来了,所以城市基础建设已经滞后,这造成的结果是“留不住人”。如果高铁开通了,武夷山必须从此前的“景区旅游”转变为“城市旅游”。
不过,高铁来了,并不能完全代表“优势就来了”。近几年武夷山为了将城市作为“大景区”,一直在努力打造旅游业体系健全、基础和服务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旅游目的地。目的很明确,“让游客慢下来”。
快高铁,慢经济
虽然快速的高铁能给武夷山带去源源不断的游客,但如何让游客脚步慢下来,研发和衍生一系列“慢经济”的文化旅游产品,则成为了武夷山市目前所要面临的巨大难题。武夷山作为一个拥有自然风光和传统“茶”文化的旅游城市,虽然吸引了很多人游客前往,但是它在城市配套设施上尚有“短板”。
为了在高铁到来后能“留得住人”,武夷山推出了“全域化旅游”的理念。这只是一个政府层面的宏观构思,张贤军认为留住人必须“有抓手”,在他看来,第一只“抓手”就是民宿。这种结合了当地人文生态和自然景观的住所,深受游客喜爱。
为了“留得住人”,武夷山政府从年开始还尝试与自助游网站途牛旅游网合作,希望它能在发展民宿上有所作为。在过去数年,武夷山兴建了大量别墅项目,吸引了一批地产投资者,但这些别墅大多空置。引入第三方自助游平台,则希望盘活这些资源。
“住在民宿,最大好处是可以感受当地文化,体验到当地生产生活细节,比如你住在茶农家里,到了做茶季节,游客可以看到采茶全部流程,这无形中就是一种深度的旅游体验。”张贤军说。
“对城市旅游而言,只有民宿肯定还不行,具有文化创意的都市生活方式也是很重要的。”南平旅游局局长温秀美说。在其看来,“高铁开通后,游客花在交通上的时间将缩短,游览时间将增加,散客自助游比例一定大幅上涨。”
目前,武夷山最大的文化创意项目就是由著名导演张艺谋参与制作的山水实景剧《印象大红袍》。据统计,正式公演五年来,共演出场,接待观众人数万人次,平均上座率超过60%,销售收入超3亿元。“这肯定是一份好的成绩单,尤其去年在限制三公消费情况下,我们的门票收入依然没减,这说明了它的市场号召力。”印象大红袍公司总经理郑彬说。
张贤军认为,武夷山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题材还是“茶”:茶庄、农庄及农业品牌。“我们应当深度开发茶产业价值,让更多人了解到大红袍,认识到茶叶文化,将产业提升到更高层次。5年前,我们茶产业不到8个亿,现在已经将近16个亿,几乎翻了一倍。”张贤军说。在张贤军看来,通过旅游实现“引流”,通过文化把人“引进来”,最后把产品带出去,这是武夷山未来将要打造的一种业态。
这也意味着,传统的景区已经不能承载纷沓而至的游客,无论是武夷山旅游产品、还是规模与数量都要提升。武夷山政府开发了朱子文化旅游、乡村风情游等,以此延伸旅游的线路。
布局“大武夷”
抓住高铁带来的机遇,被南平方面视为年的“重中之重”。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南平市“两会”上,南平市长林宝金就率领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先后深入政和、松溪、武夷山、延平等地调研,特别强调高铁通车的机会。
为了迎接高铁时代到来,南平也在加快推进与高铁配套衔接的交通、旅游、城建、物流等项目建设,确保与高铁同步建成投入使用。目标是让游客“进得来、行得畅、容得下、留得住、玩得好、能消费”。
根据南平市旅游部门的预测,高铁通车后预计每年为南平带来的游客数量将达到万左右。张贤军认为,高铁开通不仅会推动旅游,也会推动电商物流平台,包括吸引沿海发达城市的高级人才。“我们一些茶叶和农业品牌,完全可以通过电商平台对接。”张贤军说。
从南平的角度而言,希望借助高铁效应构建大武夷旅游经济圈,以武夷山作为龙头,带动南平市下辖的其它地区,挖掘出闽北地区的旅游资源。作为距离武夷山最近的县市,建阳可能将会是大武夷旅游经济圈的最大获益者。“建阳是福建省第五个建县的地方,历史悠久,是宋代全国三大印刷城市之一,同时也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朱熹故里、宋慈家乡,历史名人非常多。所以我们准备把这些文化优势利用好,最后转化成经济和产业优势。”
现在,建阳市正在想方设法保护各种文化遗址和生态环境。建阳市准备在第三产业上“做些文章”,主要抓住两个行业,物流和旅游。从地理位置来看,建阳市刚好是闽北地区最中心点,交通改善之后能在闽北形成一小时经济圈,这无论对物流和旅游都有很大推动。
袁仁旺认为,建阳的城市发展已经在向北走,向北是高铁站,交通枢纽站,也在朝武夷山景区对接,而武夷山今后也要向南发展,这意味建阳市最后将和武夷山连在一起。
高铁时代的到来可能会推进“大武夷”格局形成,交通便捷也会加快经济活动。但对于旅游业而言,高铁并不能完全等同于优势,机遇与挑战并存。
武夷山一位旅游从业人士认为,高铁建设是一把双刃剑,在看到它带来的机遇时,也倍感压力,“交通便利了,如果城市旅游基础建设做得好,游客可能会多待一会儿,但如果做不好,他们也可以马上走。”
在他看来,虽然闽北地区在旅游观光上存在优势,也有基础,但是目前南平下辖的各个城市的基础设施都严重滞后,旅游开发还存在投入不足,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开发力度也存在很多问题。也有旅游行业人士坦言,目前,南平市旅游发展仍处于低端的状态,短视与混乱,很多景区建设缺乏文化内涵,存在营销手段雷同、品牌影响力不足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极有可能在高铁通车后,很快的显现出来。“当游客来到武夷山时,不能让他们看到的只有山和水,大家还要在这样一座城市去生活、去体会,这才是旅游目的地最重要的东西。”郑彬说。
注:信息来源网易财经
归派旅游文化咨询集团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咨询北京治疗白癜风权威医院